嗨!小伙伴們,今天我們要來探討一下社交登錄表單的那點事。
什麼是社交登錄表單?
和單純的注冊與登錄不一樣,現在是社會化的合作時代,一切都講究共贏、高效!而社交登錄表單正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快速進入網站的入口,通常包括注冊和登錄兩部分。社交登錄入口一般都是facebook、推特、新浪、qq等。
要想使用網站提供的社交登錄表單功能,前提是你有那些社會化網站的帳號,不過這個時代,誰會木有QQ或者微博呢:)
話說國內的一些網站利用社交登錄表單登錄後,體驗很不好,層層跳轉,進入網站後,依然要填寫一大堆個人資料。而且每次還不能記錄登錄狀態!這哪裡是提供便捷,分明只是一個噱頭而已。
直觀看一個例子 Wunderlist:
該應用允許用戶使用社交賬號登錄,也可以另外直接創建賬號。
直白地說,社交登錄表單就是一個進入某系統的入口,用戶可以在這裡注冊賬號,實現快速登錄。
社交登錄表單用例
例1:Pinterest
(使用facebook賬號或者郵箱鏈接到pinterest系統)
該應用是為用戶提供圖片分享的地方,用戶可以在這裡分享圖片吸引關注。
例2、StumbleUpon
(注冊表單相對pinterest復雜得多,但是只需要填寫一次就走完流程了,後續不必再填寫)
如果用戶選擇用facebook鏈接進入系統,那麼後續可能還要填寫用戶名、郵箱密碼等一系列信息。當然也可以直接沿用facebook的昵稱。
例3、Canva
(這是一個在線設計協作網站,登錄頁面非常酷。)
由於該軟件比較新,才剛開始和facebook建立鏈接關系,所以如果用戶使用facebook鏈接登錄的可能還需要另外填寫注冊信息。
還記得我們推薦過這個網站麼《要失業了!在線圖形設計平台Canva正式上線》
例4: RunKeeper
許多研究表明社交登錄表單是非常有益而便捷的。比如這個跑步應用,當你注冊完畢後它會跟蹤你的跑步活動。而你的登錄方式可以直接使用第三方社交平台登錄。
跑步結果你可以分享到社交平台,一來二去,互惠互利。
例5、Karma
Karma是一個小小的wifi熱點,用於小伙伴間共享網絡。
登錄Karma可以使用facebook鏈接,系統自動存儲和使用用戶來自facebook的資料。但是有個弊端,一些例如TechCrunch和Gizmodo等批判社交網站不實信息的新聞類、科技類公司會要求用戶使用真實的Karma資料,所以facebook登錄變成一個可選之項,並非完全必須的。
這個例子又給我們上了一課:在其他軟件中,給用戶一個是否願意使用社交網站應用程序鏈接的選擇。
例6、Airbnb
在Airbnb上,用戶使用facebook登陸本站的好處比不使用facebook登陸的多。包括添加信任、安全驗證,和一些需要預定或托管的環節。
例7、Buffer
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社交賬號登錄是強制性的,適用於web應用程序。比如一些鏈接中間頁強制要求你鏈接到社交賬號用以管理自己的文章。
例8、Quora
Quora要求每個用戶都需要自創一個賬戶,不允許游客的存在。這使得有些記者和用戶有點兒不舒服,但是它也提供了社交登錄方式,至少減少了注冊時填寫表單的痛苦。
更多的例子:
例9、Weebly
例10、Gumroad
例11、Asana
例12、 Foursquare
例13、Fitocracy
例14、hackpad
例15、Map your runs
使用社交賬號登錄的好處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使用社交賬號登錄實現了用戶和開發者的雙贏。
其中,
1、給用戶帶來的好處:
更直接而迅速地登錄網站(僅僅點擊一下按鈕就OK了);
可預測性的注冊過程(這一方法在絕大多數用戶心裡都已成形,用在哪裡都省時省力)
不需要管理多個賬戶(一個社交賬號直接作為各類網站的賬號登錄,無需另外創建和管理)
信賴(其實大多數情況下用戶在初始訪問網站的時候都不是非常信賴該網站,於是采用社交賬號登錄會是較好的方法)
2、為開發人員帶來的好處:
用戶身份驗證(使用社交賬號登錄可以直觀地判斷該用戶是一個真實的人)
大多數情況下是免費的(使用社交API實現登錄通常是自由免費的)
個性化的用戶體驗(由於便利,用戶更經常光顧開發者的網站)
空白輸入狀態預填充(直接獲取用戶注冊信息甚至更多的額外信息)
使自己的應用程序更加社會化(毫無疑問的,用戶此舉讓你的應用程序和社交直接掛鉤,更加社會化)
減少重新登錄時的失敗次數(使用此舉直接不用再另外輸入密碼,省事兒省心)
垃圾郵件保護機制(使用社交賬號登錄直接減緩了垃圾郵件的產生,因為郵件的發送需要實現進行第三方驗證)
僅允許使用社交賬號登錄的情況
有時候某些網站僅允許用戶使用社交賬號登錄。這些工具是用來幫助用戶管理自己的社交賬號的。
為什麼不使用社交賬號登錄
依賴外部平台(使用社交賬號登錄使得用戶隨時都需要根據第三方服務的變化而變化。假如某個時刻網站再也不支持社交賬號登錄了,那麼用戶此刻會很煩惱)
隱私問題(事實表明社交平台使用API獲取用戶數據用在其他領域。比如facebook給用戶提供一個社交賬號鏈接窗口來了解人們的行為)
處理多賬號類型(為了實現社交賬號登錄,開發者需要另外是設計系統來實現)
決策癱瘓(一些研究表明,太多的選擇會影響轉化率)
稀釋自己的品牌標識(使用社交賬號登錄直接導致用戶對該網站的印象降低)
不值得這麼去做(並不是提供了該窗口用戶就會自覺去使用,有時候用戶看到該窗口甚至厭煩地直接關掉並且放棄登錄網站,損失更大)
為什麼要使用社交賬號登錄
該選項是可選項而非必選項(用戶有自由的選擇權)
限制社交賬號登錄的數目(可選,但是限制數目,省去用戶的大多數選擇。可以堅持使用熱門的社交賬號登錄方式,比如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等)
有一個退出戰略計劃(社交平台登錄的選擇要時刻做好API的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