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流程中,設計評論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無論是在獨立的設計團隊,還是流動性、多遠的設計群組中,它都是整個設計過程中,無法忽略的部分。通過團隊的設計評論,在不同成員的審視、評論中得到反饋,讓你站在自己以外的角度來看待之前的設計作品,這樣可以更好地做設計決策,克服障礙,提升作品也提升自我。
當我剛剛加入Facebook的時候,我其實非常擔心每周一次為期2小時的設計評論的環節會被浪費——想必大家對此都能理解,因為在許多設計團隊內,設計評論往往會陷入兩種狀況:
·為了不打擊士氣而不敢太深入批評他們的設計項目
·團隊成員並沒有清楚理解設計評論的目的,而陷入無目的的吐槽,讓整個環節徹底淪為浪費時間
但是在Facebook,設計評論起到的作用和其他的團隊想必,略有不同。每次這樣的會議,團隊成員面對每個設計項目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評論”而不是以挑刺為主的“批評”,也不會出現糊弄人的和稀泥的狀況。
在做設計評論這件事情上,我們的思路主要源自於Jared M. Spool 的那篇文章《從批評性審視轉向評論》。Spool 在這篇文章中對於評論的界定讓我對於設計評論的理解有巨大的影響,而這種理解的價值在Facebook的團隊中顯得尤為重要,這也使得我們的團隊每周2小時的設計評論變得尤其有價值。
接下來,我為你展示一下Facebook的團隊是如何做設計評論的。
1、建立清晰的角色和定位
在設計評論的環節中,每個人都有有一個必須扮演的角色,而通常所有人都的角色都可以劃分為三類:主講人、觀眾和協調者。
主講人就是設計項目的分享者,他的主要任務是:
·簡要的描述正在試圖解決的問題(或者是正在探索中的想法)
·展示當前的設計或者想到的解決方案的內容
主講人的任務並不是全程展示他的設計,或者向團隊“兜售”一個設計想法。主講人應該提前一天為每個協調者預留出15~30分鐘的時間來溝通,讓他們對次日要展示的設計項目有清晰的了解,而非設計評論會議前一秒再行溝通。
而觀眾則是整個設計評論中不參與展示的這一部分人,觀眾主要做下面的這些事情:
·了解這個設計和項目所處的狀態和背景
·提出一系列的問題
觀眾這個角色最重要的功用就是提出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應當盡量揭示設計相關的思路,或者有助於引導設計師或者設計團隊來做決策。
在這個環節,提出正確的問題比為特定問題找到正確的答案更重要。舉個例子,對問題范疇提出質疑,可以讓主講人和設計團隊重新審視整個設計的視覺語言、推動創新的設計,並最終影響整個團隊的決策。
接下來是協調者這個角色的作用:
·提前為每個主講人的內容、展示時長、觀眾評論時長制定時間表
·確保整個會議中所有人都能依照時間表來運作
·為每一輪展示和評論都做好記錄或者筆記
·對每一個主講人提出問題:“推動設計進行的下一個關鍵步驟是什麼”,並針對相應的回復做好記錄
協調者最重要的作用是確保會議中每個角色都是在他們設定的范疇內發揮作用,讓觀眾不要陷入無目的地質疑、提出無針對性的問題或者影響整個流程,讓主講人專注於勾勒設計思路、提出解決方案。
在我的團隊中,會預先指定一位協調者來管理每周的設計評論會議,如果沒有事先制定也可以讓某個主講人來承擔這個任務。
2、確保每個人都能理解並認同要解決的問題
設計評論會議中,在展示任何設計方案和項目之前,先重申有待解決的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預先聲明設計項目要解決的問題和背景以及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可以幫助在場的觀眾對項目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可以更加高效地獲得用戶反饋。而這種預先聲明可以以下面的樣式來呈現:
·我將要展示一個【前期/中期/已完成】的設計項目
·【想要解決的問題】是這樣的
·由於【什麼樣的原因】這個問題需要我們來解決
·而我想搜集【關於這方面的反饋】來幫我完成設計
主講人應該明確說明他所尋求的反饋是集中在哪個部分,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明。舉個例子,主講人可以這麼聲明:“這次展示我暫時不需要解決在設計細節和美感上的問題,我想知道怎樣設計過渡動效以營造出更具有凝聚力的用戶體驗。”
一旦設計問題被清楚地提出來了,那麼應當確保現場的觀眾都能清楚地理解它。而此時,主講人和協調者則應當同觀眾針對預先提出的問題進行溝通:
“預先提出的這個設計問題似乎是有效的,那麼它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不完整的地方?我們是否都同意,需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當所有人都同意了之後,主講人就可以開始展示他的設計項目或者解決方案了。
3、專注於提出反饋而非一味批評
接下來,搞清楚有用的反饋和無效的批評之間的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Jared Spool 的文章讓評論的價值體現了出來,而我的設計團隊中還引入了作家Judy Reeves 的一些思想。Judy 在他的書《Writing Alone, Writing Together》也探討了類似的問題,而我們團隊中的設計師 Greg Lindley 常常會引用這本書中的觀點:
“以問題的方式來闡述觀點,讓設計師能夠放下防御的姿態來陳述他們設計的原因。如果有某個特定的角度未曾被考慮到,他們可以用筆記記錄下來,定位問題,然後在下一次迭代中解決它。”
除了搜集這些以問題的形式而存在的反饋之外,我們還鼓勵觀眾在評論環節提出他們對這個設計或者方案喜愛的地方。
為了確保反饋是真正有幫助的——真正的是提出評論而非批評——Reeves 還提出了一個界定兩者區別的大綱:
·批評直接給出判斷,而評論則是提出問題
·批評直接找差錯,而評論揭示機會
·批評往往主觀,而評論更加客觀
·批評容易含糊,而評論更加具體
·批評傾向於推倒,而評論旨在構建
·批評以自我為中心,而評論則是利他的
·批評是對抗性的,而評論傾向於合作
·批評容易诋毀設計,而評論可以提升設計
如果評論的目的是要推動解決方案,強化設計團隊,那麼反饋信息則應該具有探索性和指導性,具有建設性,並且提升整個設計項目,注入合作和協同的工作觀念,而不是對抗性地去批判主講人。
4、讓電腦和手機保持關機
設計評論這個環節旨在探索問題,開拓思路,提升團隊協同,而實現這些主要還是通過提問和傾聽。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經常查看電腦或者用手機刷Facebook狀態,就很難專注了。
當然,作為主講人必須通過電腦或者手機來展示,而協調者需要實時記錄會議筆記,這兩者是例外。而其他人,也就是觀眾則應當關閉電腦和手機。
結語
最後,我們還總結了七個問題,來幫你反思你的團隊和設計評論的會議本身。這些問題能幫你更好地發揮它的價值:
·對於將要展示的設計項目,有沒有系統的時間表和議程?
·每個環節的角色界定是否清晰?
·主講人是否有將設計項目所面臨問題的全貌展示出來?
·主講人有沒有讓整個環節都保持高度的專注?
·會議室內的所有人是否都明確了問題框架,並且每個觀眾都是否做好了提問的准備?
·反饋信息的形式是否都是問題,而非批評?
·整個設計評論會議是否讓人覺得是在試圖提升設計、勾勒問題?
設計評論是一整個團隊的努力,而非個人的表演,要充分利用它的價值,需要整個團隊所有人都有意識地協作、探索並建立起來完整的設計和溝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