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從微信5.0推測微信的設計學

從微信5.0推測微信的設計學

   ⒈軟件的架構清晰,合理明了。

  “微信”、“通訊錄”“發現”、“我”這四個模塊正好是對整個App各大功能的清晰劃分。

  ①聊天列表命名為“微信”符合認知,基本你如果用過,就不會對其產生歧義,如果用“消息”(陌陌)、“對話”(米聊)命名也可以,但用“微信”命名的好處就是在不產生歧義的同時,隨著用戶的使用,潛移默化地加深用戶對微信的印象,以至於用戶會牢牢記住“微信”這兩個字,小小的細節對品牌的建立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②“通訊錄”這一命名,顧名思義,中規中矩。

  ③“朋友圈”、“掃一掃”、“搖一搖”、“附近的人”、“漂流瓶”、“游戲中心”這幾大功能如果讓你來命名一個模塊,你會怎麼命名呢?微信用了“發現”這兩個字,只能說張弛有度、恰到好處。只要語文水平不差到一定程度,你應該都可以理解這些功能都有發現的屬性,所以就可以恰到好處地歸到“發現”這個模塊裡去。所以說當你想“搖一搖”的時候,其實就是得去“發現”。

  ④“我”,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個人資料會在裡面,包括相冊,微信也是這麼做的,但如果用“個人資料”、“個人信息”、“個人”、“自己”、“我的信息”等等命名可不可以呢?當然,只要你不怕用戶嫌你啰嗦。

  另外,從數量來說,分成4個模塊是剛好合適的,如果少於3個,第一,底欄會顯得稀疏且空,第二,以目前的4個模塊為例,任何兩個模塊的合並都會使合並後的模塊顯得過於臃腫,增加用戶的認知難度。如果多於4個,像新浪微博和陌陌那樣,就會顯得有點繁雜。

  ⒉界面簡約踏實:

  ①界面的表現沒有多余的晃動,除了“朋友圈”需要下拉界面刷新之外,其它界面均無下拉效果,很有踏實的感覺。但同類軟件如米聊、陌陌則在無需下拉效果的地方也采用了下拉效果,界面會給人產生輕浮、飄的感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細心地去體驗對比一下這兩種不同的感覺。

  ②“發現”與“我”模塊裡的功能項,看起來比較精致小巧,配以彩色的小圖標,並一兩個一兩個分開,看起來一目了然,不至於產生雜亂感。下圖為微信的“發現”模塊與米聊的“更多”模塊的對比。可以看到,米聊的功能項設計得比較大,所有的功能項幾乎把屏幕填滿,看的時候需要把視野調大,有點吃力;同時圖標顏色只是單一的藍色,區分度不高;另外,中間部分的功能項超過了3個,看起來同樣覺得吃力。

  ⒊優先級明確:

  如果你使用“微信”、“通訊錄”、“發現”、“我”各個模塊裡的功能,例如朋友圈或者掃一掃,點擊手機home鍵回到桌面,然後再打開軟件時,會回到你原來操作的事件,但如果還未操作事件,那回到的始終是“微信”模塊,本人覺得這是優先級方面的考量,未進入事件時,“微信”版塊的優先級是最高的,進入某個事件後,當前事件的優先級就是最高的。

  ⒋不采用滑動側欄效果:

  不采用現在界面設計流行的左右滑動側欄效果,想必很多人都會說滑動側欄符合手型操作、人體工程學,但我想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用過才知道,就拿易信來說,取消了菜單的前台顯示,而是將其置入了滑動主屏後的左部側欄,與之相應的右部側欄則設定為聯系人模塊。這種“反人類”的設計邏輯在體驗上相當差勁,首先側欄一拉開,兩個界面拼在一起,一個字:丑。還有,就是位置感模糊,經常會出現不知道自己處於哪個功能模塊上的情況,同時經不起“把玩”,徒增用戶的動作頻率。比如,朋友圈有沒有更新,主屏是看不到的,只有拉出左部側欄,才可獲知信息提示,移動應用極其忌諱“未知驅動”,就是說——設計者應當讓用戶的每個動作都有明確的目的感知,否則用戶很容易產生疲勞。還有一點就是側欄破壞了軟件的整體觀感,用戶想看到完整的世界,微信直接給你的是一幅“世界地圖”,而使用側欄的易信卻偏要把地圖撕成幾塊再給用戶,用起來自然不爽。最後再補充一句,微信沒采用滑動側欄效果,但你會覺

  得它用起來不方便嗎?

  ⒌沒有消息彈窗:

  至簡主義,不越界,保護隱私。這樣的做法你可以把微信理解為一個寶箱,但如果你想看到、用到裡面的寶貝,你得自己親自動手去打開這個寶箱,不然箱子裡面的東西不會隨便跑出來,同時打開這個寶箱只是需要手指一點。然後更實際的意義就是基於不“騷擾”用戶,同時兼顧了隱私,怎麼說呢,因為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別人看你玩手機,突然來個短信彈窗,別人可能就會看到你的信息,這樣有些隱私就被知道了。

  ⒍朋友圈消息提醒:

  至簡主義,不越界,長線釣大魚。沒有像微博那樣手機頂欄提醒、聲音提醒,只是在“朋友圈”模塊出現提醒紅點,對比即時聊天時有桌面提醒的情況,說一下,首先朋友圈的優先級是低於即時聊天的,所以不采用聲音、頂欄提醒可以消除“朋友圈”對於用戶的“打擾”,另外,不知喜歡用“朋友圈”的用戶有沒有這種使用感受,反正我是有的,就是因為沒有手機桌面提醒,你反而會經常打開微信看看是否有朋友圈提醒還沒處理。這種情況就好比你的手機可能隨時需要打電話、接電話之類的,所以你必需時刻保持手機開機的道理那樣。另外,你進入了微信看“朋友圈”,但一般你都不只是玩了“朋友圈”就走,很多時候你都還會看看訂閱號、給哪個朋友發個信息或者打一下飛機才罷。而這種情況就好比我們本來去超市是想買一種東西的,但往往最後逛完超市,你手裡大包小包的,買的還有很多其它東西那樣。這樣小的細節,足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軟件對用戶的黏性,提高用戶的活躍度。

  結論:微信能做到相當受歡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除了提供全新的溝通方式、騰訊強大的渠道支撐之外,它在設計細節上的表現也同樣沒有馬虎,甚至是可以做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