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交互設計職位的思考
很多交互設計師(包括用戶研究員)可能都思考過一個問題:自己的存在到底有沒有價值?這個職業是否有未來?最後,很多交互設計師由於看不到未來,或體會不到成就感,轉行做了產品經理或從事其他崗位。
確實,原型完全可以由產品經理代勞,實在不會做可以抄競品嘛,再不行,還可以交給視覺設計師自由發揮嘛。在這雙重夾擊下,交互設計師確實很尴尬。最郁悶的是,交互設計師往往沒有話語權,時常需要妥協於產品經理或領導,即使心裡並不認同。
我曾經看到過一篇微博(現在已經被刪除了),大意是這樣:“我們公司招人只招產品經理和美工,不需要交互設計師。我們不要只有思考沒有產出的職位”。看似讓交互設計師心寒的話,其實體現了很多管理者的心聲:交互設計師沒有太大意義,我們不想多這麼個無用的環節,沒有他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有視覺就夠了。
我覺得聽到這種聲音是件好事,可以讓我們更清醒的去反思。一個職位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交互設計師這個職位設立的意義是什麼?應該做到什麼程度?是不是真的像這個人說的一樣只有思考沒有產出?下面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可有可無的礙事者 OR 用戶體驗的護衛者?——交互設計師與產品經理的制衡
如果讀過《用戶體驗的要素》,就會知道產品在戰略層(用戶體驗的要素)需要同時考慮網站目標和用戶需求。實際情況下,產品人員往往背負著沉重的KPI,他們不可避免的更多考慮網站目標;而交互設計師更傾向於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考慮問題。二者需要互相平衡,互相制衡,否則容易失控。試想,如果沒有用戶體驗人員或相應的團隊,產品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很可能會拼命的增加功能和內容。如果大家都不去重視體驗,都去過渡的消耗產品,那產品的未來可想而知(不過這種情況基本上只在大公司發生,產品就像個孩子一樣,而產品經理相當於孩子的父母。但父母太多了,孩子也就不親了)。
可能有人會說了:不是所有產品都背負KPI,也不是所有的產品人員都不重視用戶體驗。很多產品人員自己畫原型也畫的挺好的。我想說的是,術業有專攻,產品人員需要注重的是產品的宏觀方向和定位,而不是交互細節。一個整天熱衷於交互細節及頁面布局的產品經理,能有多少心思放在定義大方向上?(除非這個團隊產品人員較多,有些人員其實是在專職做交互的工作)
還有一點,設計師一般不背負KPI,所以容易保持較為理性的思維,正所謂“旁觀者清”。所以我們時刻做好准備,在產品經理頭腦發熱時(人在面對巨大壓力時難免,設計師其實也一樣),准備一盆冷水。
被奴役的原型工人 OR 提供最佳方案的設計師?——交互設計師與產品經理的合作
1. 識別需求的有效性
每當產品拋過來一個需求時,平庸的設計師想的是完成它;普通的設計師想的是把它做好;優秀的設計師想的是盡自己所能把它做到最好;而卓越的設計師則優先考慮:這個需求到底合不合理?值不值得去做?對產品有什麼幫助?用戶是否需要它等等。如果最後的結果是它不值得去做,那麼應該拒絕,或是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當然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判斷出某個特定的需求是否合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做用戶調研,可以分析使用場景,可以去問問身邊的朋友,可以和產品經理討論等等,但不能因此放棄思考。
比如說,之前同事做彩票客戶端設計時,產品經理要求增加復雜的分析圖表功能(因為用戶反饋中經常有人提到)。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冥思苦想,尋找各種解決方案以更好的在小屏幕上呈現復雜的圖表;而是通過分析用戶的使用場景,最後得出此功能不適用在手機客戶端上的結論(找不到任何一種適合使用該功能的合理場景),最終說服產品經理取消了該功能。
2. 重塑需求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設計師接到需求時,需求文檔都已經成型了。 這個時候設計師已然處於較被動的地位,緊接著會不由自主的按照需求文檔去設計,直到最後發現走不通為止。而這個關鍵節點恰恰是設計師最能發揮價值的地方。
我們更需要的是把蘋果變成橘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家給你一個蘋果,你把它搾成蘋果汁。那樣的話,你被人替代的日子就不遠了,因為原型誰都會畫。
比如說,需求文檔上寫明“二級導航持續可見,方便用戶切換”。但你通過經驗或用研結果,發現只有極少的用戶會去切換功能,那麼就可以把它適當隱藏起來。其實你並沒有完全按照需求文檔說的去做,但相信這樣的結果,大家都會滿意。
3. 梳理結構流程&設計界面
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一個有經驗的專業的交互設計師,可以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一個靠譜的設計方案;而產品人員做原型雖然可能很麻利,但效果實在難以得到保障(況且千人千面,如果沒有專業的交互設計原則、設計規范做指導,每個人做出來的都會很不一樣)。當然最終可以通過反復的迭代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但這樣用的時間可能很長。
很多人覺得加入交互設計師的環節後,整個流程會變的很慢。其實不會,整體來說時間一定是更短的(因為減少了因為設計失誤而導致的迭代)。當然小團隊就沒這個必要了。
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面對一個很復雜的功能,產品人員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反復精雕細琢做原型,終於通過了項目組的評審得以實施。但最終上線後效果並不好,用戶非常疑惑不知道該怎麼使用,也不明白它說的是什麼意思。我想這是因為產品人員太專業,太了解產品背後復雜的使用邏輯了,但卻忽視了普通用戶的使用習慣。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專業交互設計師的加入,我想一定會用更短的時間達到更好的效果。
目光短淺的設計師 OR 高瞻遠矚的品牌塑造者——設計師對品牌的理解與塑造
設計師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維系和突出公司的整體品牌形象。產品經理忙自己的KPI都忙不過來呢,哪有時間和心思去和別人保持統一啊。不過用戶體驗團隊要非常給力才行啊。
項目的參與者 OR 推動者?——交互設計師對項目的影響
1. 節省其它環節的時間,更容易實現“術業有專攻”
節省了產品人員撓頭畫原型的時間;節省了產品人員不斷碰壁,反復改原型的時間;避免了整個項目因為一些明顯的錯誤而導致的不必要的迭代;節省了用戶研究員做可用性測試的次數(好的交互設計師憑借經驗即可發現大部分問題所在,節約可用性測試的時間和成本);節省了視覺設計師理解、修復2B原型稿的時間;節省了前端揣測不完整的原型說明的時間;節省了開發因為需求或交互反復變動的抱怨……
2. 跟進各個環節,保證產出物質量
產品經理雖然也要負責跟進,但是各種功能、開發問題就已經很讓人頭大了,如果再負責跟進設計細節,那簡直要崩潰了。沒關系,交互設計師是你堅強 的後盾,跟進視覺、前端(當然視覺設計師的跟進也很重要)、開發,保證最後上線的結果和設計稿一致,給產品更好的體驗(圖片來自微博,稍經修改)。
3. 提高設計質量,提升設計效率。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沉澱出設計規范或模板。既保證設計質量,又提升設計效率。產品人員做原型短期來看確實很快捷,但由於沒有統一的設計標准,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又很不一樣,如果遇到人員調整,就會很麻煩。當然最倒霉的是開發。
4. 促使項目流程更合理,更有規劃
如果是一個很大的團隊,又沒有交互設計師,或沒有懂交互知識的人員,項目流程容易變得混亂。我們常見到如下情況:需求根本沒想清楚;原型粗糙, 後續工作難以進行;後續發現問題導致交互更改,大家一起返工;原型說明不全,後面每個環節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添磚加瓦,導致產品離最初目標甚遠……
而交互設計師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改善這種局面:一方面,交互設計本身有一定的流程和方法,可以盡量避免大家拍腦子想問題;另外,靠譜的原型使流程更井然有序,返工現象也會大大減少。
5. 協助產品經理組織各個環節,是整個項目的有力推動者。
交互設計師分析、重塑需求;與用研配合了解用戶特征與行為;設計結構、流程、界面、動態效果;跟進視覺、前端、開發;及時整理線上問題,准備下 次迭代……這個過程可以說貫穿產品周期的始終,並且他需要與各個環節打交道,溝通協調,PK想法。所以好的交互設計師相當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