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用戶浏覽一個網站的過程猶如一次旅行,而這個網站呈現給他的視覺上的畫面都是旅途中的風景,頁面中的文字鏈接就是景點中的指示牌,網站中的子頻道就是旅程中的景點。用戶之所以會開啟這趟旅程,可能是他有目的性的主動尋找(這說明你的產品在面向的用戶群體中已經有了很大的知名度了),朋友的推薦(你的產品口碑很好),被用戶偶然的看到(要想讓這種情況更多的發生,就要大幅提高你的產品的推廣力度,增強在社交網站中的傳播性),還有一種情況是用戶通過別的網站跳轉過來的(這多半是網站自身的商業性推廣)。
旅行的第一站即用戶的入口頁面,基本上是從網站首頁開始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注冊、登錄頁面甚至是專題頁面,這道風景中需要展現網站的核心價值,向用戶介紹這段旅程的大致情況以及他在這個旅程中可能獲得的益處,他個人的得失,這些都是入口頁面的最基礎作用。一次旅行,旅行團都會將景點分成次重點,著重推薦那些好的景點。產品也是一樣,入口頁面中要把呈現的信息做次重點排序。在頁面的布局上,由於空間所限,我們就需要依據功能的優先級把最重要的排在最明顯的位置上,至於說如何判定優先級,由於各家公司在戰略上的差異所以會有所不同。除此之外,還要從視覺上烘托出網站的氛圍,在我看來產品塑造氛圍的主要作用就是讓用戶在你的產品中做你期望他做的事。
一次旅行不可能只有一個景點,一個成型的網站基本上也不會只有一個頁面。旅行的第一站,有其美麗的風景,但也會有通往其他景點的道路,在整個產品的信息結構中,初始頁面就會有通往其他信息的入口,好比是景點的門口有很多指示牌,需要游客選擇一條路進去。這就會涉及到指示牌的命名規則,名稱一定要與景點內容相關聯,在名字上給予用戶准確的提示,景點的名字需要傳遞給用戶一種意識,讓用戶的心裡產生一種認知知道自己接下來將要走的是一條什麼路。大多數互聯網產品中,用戶到達下一級頁面的過程是沒有加工的,因為這個過程過於短暫,如果說加上這樣的一個修飾的話反倒會增加用戶端加載頁面的負擔。
產品的架構中會提供很多道路提供給用戶選擇,誰也說不准用戶會選擇哪一條。當用戶踏上某一條道路時,也許他會半途而廢,也許會走到盡頭。所以說在整個旅行過程中,無論用戶停留在什麼階段,什麼樣的程度,都要給用戶進入到其他景點的渠道。用戶在產品中的某個行為也許是這條線路的起點也許是中間點,轉換到真實場景中,他的行為也許是正在挑選一件東西,也許是正在填寫一些個人信息。每一個行為之後都會到達另一個地方,為了不使得用戶迷路,線路中的主要節點都應該給予用戶相應的信息反饋。盡管我們不希望用戶中斷旅程,可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當用戶已經在這條路中感到疲憊或失去興趣時,給他一條他可能感興趣的新路程選擇。但因為我們又不知道用戶會在路程中的哪一步走掉,所以每一步我們都需要給予用戶通往其他路程的入口。
游覽景點的時候,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善意的提醒,例如不要攀巖陡蜂的提示。同樣在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給予用戶一些善意的提醒,當用戶在產品中進行的操作會耗費過多流量的時候很多產品都會提醒、建議用戶在WLAN下下載,雖然這不屬於產品本身應做的工作。但不得不承認,如果用戶因為使用了你的產品而造成流量的大量損失,有的用戶的確是會把罪名加怪到你的頭上。為了避免遭受這樣的冤枉,還是給予用戶適當的提醒為好,這樣的提醒也會增加產品在用戶心中的印象。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旅行也終究會結束。對於游客而言,一次旅行收獲不僅是迷人的景色,自己也還會買一些紀念品,這些行為都為景點增加了收入。而產品人員也總是希望用戶的行為能帶來切實的商業收益,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把用戶往條道路引導的時候,不可過分強加而讓用戶反感。美好的景色會給游客留下好的印象,增加他們二次旅游的可能性,優秀的交互體驗,也會提高用戶的使用頻率。
看完上文或許你會比較糊塗,不知道說的是什麼,其實我是想借助用戶在旅程中的經歷來說一下交互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不要讓用戶迷茫,讓用戶自己知道在哪,給用戶有新路線的選擇,知道他點擊某鏈接時要去哪,離開的時候別忘了想辦法讓他下次再來,另外如果你在用戶浏覽網站的過程中時常給他點小驚喜是會增加產品印象分的。
文:馬虎眼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