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為什麼花大筆的錢做了廣告創意,卻沒什麼效果?

為什麼花大筆的錢做了廣告創意,卻沒什麼效果?

   當你看到上面這個問題的時候,腦海中冒出來的第一個詞匯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跟我一樣,想到的第一個詞匯當然是:創意!

為什麼花大筆的錢做了廣告創意,卻沒什麼效果? 三聯

  的確,廣告的大獎叫做“XX創意大獎”,廣告的高級從業人員叫做“創意總監”,甚至廣告的很多教材書籍也叫做“XX創意精選”,做出一個優秀的創意作品,簡直是各種廣告人的無上榮耀。

  比如這些戒煙公益廣告,有很多是獲獎作品,被稱為優秀的廣告:

  冒出來的煙變成了一個死神,多麼有創意!

  把一個人的肺部和點燃的煙的象征結合在一起,多麼有創意!

  香煙其實是一種負面誘惑,為了讓你上鉤的,也很有創意!

  點燃的煙會變成繩索綁住你,會變成刀子割向你!

  你每吸的一顆煙都是發出去的一顆致命子彈!

  香煙在“殺”你的身體!

  這些:每個廣告都是腦洞大開,讓人不得不贊歎廣告人的創意能力。感覺它們如果獲得戛納創意大獎簡直是當之無愧。

  這個時候,我突然產生了疑問:這些優秀的廣告人在設計這些讓人驚歎的廣告時,在研究些什麼呢?他們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很明顯,他們在研究“創意學”。

  如何讓我的廣告更有創意、如何更有趣、如何更加顯得我才華橫溢?

  他們可能最接受不了的就是無聊的廣告,廣告嘛,最重要就是創意!既然是給公益組織做的戒煙廣告,更是要好好創意了!可是我突然很納悶:所有人都知道,廣告的目標是為了改變用戶的行為。

  銷售產品類廣告是為了讓人更想購買產品;征婚廣告是為了讓人想要跟你約會;戒煙廣告當然是為了減少大眾吸煙率。所以,如果讓我研究這些戒煙廣告,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吸煙率,而不是為了發揮我的創意能力。

  所以,我首先不會去研究創意學,而是先去研究拖延心理學、研究人的成瘾機制——我需要研究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仍然還會吸煙?

  我需要先去對比那些戒煙成功的人和戒煙失敗的人差異在哪,而不是首先就想“如何表達更有創意”。

  而當我真正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這些時,發現上面的那一大堆創意廣告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

  對,上面那些廣告不論多麼有創意,共同的問題就是:對減少大眾的吸煙率,幫助更多人戒煙,沒有作用!上面的廣告表面上創意很多,其實只不過換著手法來表達同一個陳詞濫調“吸煙有害健康”而已。

  而幾乎所有的拖延心理學、成瘾機制等領域的研究都證明,強調“吸煙有害健康”其實並不會幫助戒煙,也並不會降低大眾吸煙率。也就是說:上面很多讓人自豪的創意廣告,基本是沒用的。

  為什麼呢?

  首先,“吸煙有害健康”是一種長期反饋機制——你現在吸煙並不會立馬感受到有害健康,往往是20年後才知道。而長期反饋對改變負面習慣往往是沒有幫助的。

  比如對一個每天都賴床的人強調“為了將來的學業夢想,你需要早起”也是沒有用的,因為“夢想的達成”並不是當下立馬可以感受到的事情,而是一種長期反饋。相比之下,還是繼續美美地再睡2小時來的實在點。

  而如果給賴床的人換成短期反饋機制——比如跟某個美女約定第二天早上7點一起去吃早餐,就往往效果好很多。因為“跟美女吃早餐”是一種短期反饋機制,一天的賴床並不會讓你覺得對夢想有多大損害,但是在美女面前丟面子可是當天就能感受到的。

  這個時候可能還有人會為上面的廣告辯解:這些廣告至少是喚起了“恐懼感”啊,恐懼感是一個短期刺激,難道也沒用嗎?嗯,上面的廣告的確喚起了恐懼感(PS.看得我都嚇死了,趕緊抽根煙壓壓驚。)

  可是“恐懼感”這種情緒其實也沒有用的:

  恐懼感這種情緒產生於人大腦的杏仁核體,會把人從相對理智的狀態切換成相對沖動的狀態。而這種情緒沖動持續性很低,很快就會消散,從而導致對長期行為的改變幾乎沒有幫助。

  吸煙者看到了廣告可能產生一剎那的恐懼感,從而放棄了手中的那一支煙,但是戒煙是一種長期行為,一旦恐懼感消退,就又會回到原來的吸煙狀態了。

  是的,在營銷上,幾乎任何的情緒類刺激,都只適合刺激短期的沖動性購買等行為,而對長期行為習慣幫助不大。因為情緒消散非常快——這被稱為“睡眠者效應”。

  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品牌、明星喜歡做相對負面的營銷炒作來刺激眼球,而不那麼關心它對品牌的損害。

  比如神州專車之前出了一系列的海報打擊Uber,大眾看到廣告時,其實大腦產生了2種記憶:

  一種是“情緒記憶”:“神州專車營銷炒作無底線!再也不坐了!”另一種是“事實記憶”:“哦,原來神州專車是自營車,更加安全啊。”

  一開始情緒記憶的力量遠超事實記憶,導致很多人掀起了大量的反對——“再也不坐神州了!”但是情緒消退的速度遠遠超過事實記憶消退的速度。

  這就意味著一段時間過後,大眾對神州的負面情緒消失,但是記住了“神州更安全”這個特點,從而很有可能還是讓神州得利了。

  所以,依靠“恐懼”“憤怒”等情緒來設計戒煙廣告,也往往是無效的。那些吸煙難以戒掉的人,並不是不知道吸煙有害健康,甚至很多煙民深深地知道吸煙對他們的損害。

  既然這樣,前面所有的創意廣告,就基本是無效的了。如果餐廳的廚師做了一道華麗的菜,卻不能吃,我想你肯定會罵死這個廚師。如果有個人賣給你一輛很有創意的汽車,卻不能開,你也會直接控告汽車公司。

  可是,有些廣告人就是這麼奇葩——明明是很可能沒有一點效果的廣告,卻因為創意好,得到了雇主的喜歡和廣告大獎的鐘愛。

  不能改變用戶行為的廣告,除了讓廣告人對自己的創意感到自豪之外,有什麼用?

  設計上面戒煙創意廣告的廣告人,花費數周的時間去研究各種創意案例集、藝術化表現手法,去尋找有創意的象征物,卻根本不花費時間去研究真正的拖延心理學、成瘾機制,根本不去管如何通過廣告真正有效地降低吸煙率(也就是幫客戶達成效果),這是得有多麼強的自嗨精神!

  好了,如果我們真正想設計一個廣告,應該怎麼做?

  假設你被要求設計一個戒煙公益廣告,目的是通過大量的投放,降低中國的吸煙率。那麼你首先應該研究下人真正成瘾的機制,以及通過什麼樣的信息刺激可以降低吸煙率。“當人看到什麼信息後,更有可能放棄吸煙或者不嘗試去吸煙?”

  各種研究發現,下面幾種感受上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