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看到一篇關於日本的職人思維的文章,關於職人思維文章中的解釋如下:所謂“職人”,狹義地說是手工業者,但在現代日本社會,他們被賦予了更廣泛的定義。在維基百科日文上,有一段對於“職人氣質”的定義是這麼說的:“追求自己手藝的進步,並對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錢和時間的制約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協,只做自己能夠認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棄利益於不顧,也要使出渾身解數完成。”職人們有的效力於知名企業,更多的則是經營著自家的老鋪,埋頭鑽研技藝,幾十年如一日,為古老的傳統手藝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找到並注入新的活力。他們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也正是日本這樣的職人精神,支撐著日本社會走向繁榮。
日本的手藝人凝聚了對職業的熱愛,在經歷了純熟的技藝後對自己打磨的如同藝術品一般的物件賦予了自己手作的靈魂和氣質,物件有了“氣”,自然有大量推崇的使用者。
讀完文章後就查找並觀看了文中提到的小野二郎為主角的紀錄片壽司之神,現年已經89歲——他一生超過55年的時間都在做壽司。
准備每日壽司材料的時候,小野二郎會親自去魚市場挑選,所有的細節都要親自過問。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著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他會根據性別調整壽司大小,會精心記住客人的座位順序,記得客人的左撇子習慣,調整壽司擺放的位置。所有的學徒要先從學會擰燙的手工毛巾開始。逐步著手處理和准備食材,10年過後,才會讓你煎蛋。這種苦修一般的美食精神遠非常人能及。
如果說職人精神,作為設計行業,最需要的就是這種精神,對設計能力提升作為畢生的追求,反復打磨如物件般的作品,不是為了滿足客戶,而是要達到自己對出品品質的要求,現在我們的行業,大部分是在被工作被動的驅趕著,沒有溫度、情感和對自己思維凝聚後產出的作品的熱愛,相對職人精神(幾十年如一日的做一樣工作)包括我在內,也曾有過苟且一日算一日的想法,如果和如上的職人精神相比,真是慚愧慚愧。
好多人經歷過好像喜愛 —— 假裝喜愛再到厭倦的過程,沒有把喜愛變成熱愛是多麼可惜的事情。如果能把喜歡的事情當成職業並且為其奮斗工作一輩子,是多麼幸福,每天會看到好多設計新鮮人在說自己對設計多麼喜愛,是多麼想進入某某類型公司,可事業是一步步做出來的,只有喜愛還不夠,確認一下是真的喜愛還是假裝喜愛,腳踏實地去為自己做點事情。
相信這是最好的時代,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傳播更加的便捷和迅速,讓更多真正熱愛設計的朋友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跨地域的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設計師,讓好設計不被地域所限制,通過互聯網去了解和學習國外優秀設計師的作品,找到自己的差距,樹立自己的職業偶像,用心智去推動自己進步。
我是一名設計師,我會一直做設計
以前一個資深設計師(也是我的前同事)的簽名,每次讀到這句話總會有一些感動。如果熱愛設計,這一句話足矣。
如果喜愛,就把它變成熱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