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設計的教學領域,我曾提到三個三。其實,這對於藝術設計來說,都是些人盡皆知的常識,不足為道。然而,這也正因是常識問題,卻易被忽視。於是以愚之見,反倒成了個值得重視,且須研究的課題了。
我言及的第一個三,是指在藝術設計的范疇內,特別對初學者而言,要學會對造型、文字、色彩等三元素的運用與處理。先說造型。它關及到點、線、面、體。平面設計自點、線始,終於面,成於形。而建築、工造,乃至服裝等,還波及於體。建築的體面堆砌與空間分割,產品的造型、服裝的款式都有體的要求,即長與寬,以及它的深度。談到文字,平面設計運用多,但並不排除在體上的運用。譬如服裝設計,自不必說,建築上也有它的位置。然而說到文字這個元素,使我憂慮的倒是而今在洋潮中,某些年青朋友搞設計時更愛拉丁體。拉丁體,我並不反對。然而,有的海報設計全然洋文,不見漢字,就有待商榷了,特別是因為這種設計的受眾往往並非洋人,乃中國大眾,這就不禁令我費解。至於色彩,這是藝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於感官最刺激。據說,當我們觀察一個物象時,映及眼睑的首先是色。在視覺20秒後,大腦方知物的造型,進而才使人得出對物的一個完整印象。可見在藝術設計中要絕對器重對色彩的研究與運用。
不言而喻,這型(形)、字、色三者只有辯證相處,默契組合,方收相得益彰之效。然於初學,常有顧此失彼的問題。我想這當與設計基礎的功力有關。如對形的捕捉,恐怕要仰仗素描的訓練。而色的把握,更待講究冷暖對比與調和的整體感受了。只是在藝術設計的教育中,型、字、色如何授予學者?根本的問題,恐怕在理念上,還得與造型藝術的教學追求拉開距離。誠然,它們之間並無鴻溝,且是相通的。但從原則上,還得承認,彼此之間有著相當的區別。倘從藝術的主、客觀關系剖析,純藝術的創作,則是以外界客觀之物,抒個人主觀之情,是藝術家主觀感受融入客觀自然之中,可謂狀物抒情。而設計作品,因為物的實用性,它要求對自然必須理性化、規范化與有序化。設計家將強使客觀之物納入主觀需求之中,做到為我所用。所以藝術設計的素描與色彩基本功的內涵,絕不能一味地如造型藝術般,作具象自然、重復自然、再現自然的訓練。就如色彩教學,它更重對色彩從具象到抽象的采集、歸納與重構,以及對它的推移、綜合與聯想。設計色彩不在對物象繁復色彩的追逐與表現,更重萬物之間色的大塊統一與變化,對比與協調。總之,設計色彩崇尚簡約與和諧的把握。
第二個三,是指在藝術設計中要重視實用、經濟、美觀三大原則。據說這是周恩來總理於上世紀50年代對藝術設計所提出的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得到了進一步張揚。然而,這種需求也給藝術設計領域帶來了某些錯誤的信息,與負面的影響。當下,設計的唯美傾向還是相當突出的。有人對上海高層建築的設計就有類似的質疑。一再飽受非議的月餅包裝,設計者惟美的觀念,不能不說亦是原因之一。想當年,氣壓水瓶曾風行一時,但眼下已銷聲匿跡,就在於它的設計雖美觀而不實用,只能被淘汰。藝術設計,只有在實用、經濟的前提下,美的設計,方顯實際的價值。正因設計受到實用與經濟的制約,設計之美予設計家的要求,不是低而是更高了!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籌建的設計,十多個方案都是中外有名的單位投標。名列榜首者系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所創。方案的特點既保持了原生態環境,又盡量使用舊有的房屋建築設計。由於實用、經濟、美觀而奪魁。作為法國文化年的重要內容,正在北京展出的《法國時尚100年》,220多件展品,正是因為設計的美+實用而成經典。事實說明,在藝術設計中,只圖美觀忘卻實用的目的固然不允,其實這實用、經濟、美觀的序列亦不容顛倒。凡設計,就此規律,順則昌,逆則亡。這必是藝術設計一個堅定不移的信條。
關於第三個三,已經不僅是設計界,而是所有藝術界都該共同關注的要則,即民族、大眾與獨創。而眼下設計藝術在審美上的崇洋,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關注。不講什麼民族氣節,即從藝術自身論述,只有民族的、國家的,才是世界的、國際的。此論,曾有人反對而未倒。因為這是真理。試問,失卻國家,哪有國際可言?事實上,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藝術與設計。筆者在某國際海報雙年展的序言中看到,似乎這海報竟是近十幾年方引進的泊來品,讀後不是味道。不說海報在當年的上海灘久已出現,故名。海報又曰招貼。建國後的宣傳畫,難道不是海報之一種嗎?很有趣的是,落幕不久的某省紀念建國55周年的美展中,居然此類作品不知何處安家!年、連、宣乎?藝術設計乎?真是莫名的混亂!我以為這種海報古來有之,緝拿凶犯的告示即是。告示上的圖形、文字、色彩三元素一樣不缺,這是民族的。只能說現在藝術院校十分推崇的這類海報,只是風格之一種而已,雖然本人也是十分賞識的。要說,遠在50年前大家十分欣賞的波蘭宣傳畫,它由形、字、色三元素所成的構圖,與今日風行的海報全然一宗。片面地以為海報,只是近幾年引進的事,是否有些少見多怪?再說眼下的海報,僅停滯在如此風格上,我以為再好的藝術形式,恐怕也會單調與乏味。文革的樣板戲,到如今倒還說好,但當年的獨霸藝壇,卻使人視覺疲勞而生厭。教訓應該記取。
我們應該提倡民族的,發展與開辟民族的新風格。然而,民族的,未必就是大眾的。要關注大眾的審美與要求。要學習民間的下裡巴人的藝術,從中吸吮養料,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創造性地闖出有自己獨特的設計藝術。雖難,卻是條勃勃生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