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設計師在國內的地位

設計師在國內的地位

 設計師在國內的地位 三聯

  每個時代設計師地位均是有很大的差異。而准確來說,設計在國內能確定其獨立地位,要以1956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美術學院)為准。當時,學院下設染織美術、陶瓷美術和裝潢設計三個系。而真正成為我們現在所認知的獨立學科,是上世紀80年代。

  如果,你說國內設計師稱呼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流行,應該是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這個職位才廣泛被人們所接受。

  設計師的定義

  來自維基百科的解釋:設計師是對事物設計物者的一種專稱,古今可稱發明家。設計師是從人與事物分析再以有道理的構造,現今沒辦法解讀設計統稱為藝術家。 他們通常在專門領域創造或提供創意,並利用各種視與道理方式傳達的方式,表現法的功力作品,即設計師的實力。

  我對設計師的理解:

  設計的本質就是尋求某種解決問題的手段。當然,每一款不同的設計,肯定都都帶著某位設計師的個性,但歸根結底,無論是多麼有個性、多麼特別的設計,若不能能解決實際問題,都不是合格的設計。

  設計師,即實際問題的解決者。

  所以,能解決多大的問題,就相當於你地位能到什麼位置。在抱怨之前,不妨先想想自己能解決多少實際的問題吧?

  看完定義,下面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我能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現在國內客觀和主觀因素是不是對設計師的地位也有所影響呢?

  數量層面(占比)

  這段數據取自於波士頓咨詢,全球設計師人數約9000萬,這個數字為全職從事設計行業的。其中,中國設計師數量最多,其次是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等。

  全球設計師9000萬、中國設計師人數1700萬

  中國設計師主要分布行業:

  A\產品設計(28%)

  B\室內設計(20%)

  C\服裝設計(16%)

  D\平面設計(11%)

  E\建築設計(6%)

  F\工業設計(5%)

  G\網頁設計(3%)

  H\其他(11%)

  設計師平均收入

  (數據來源:DesignChina、imcan 發布日期:2014年)

  那麼這個范圍是不是很大,確實相當大。特別是下表中,前三位的設計師,占據整個設計行業64%的人數,約為1000萬人左右。單從數據結構看,產品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和服裝設計師占據設計師群體的絕大部分基數。這裡的設計師,比我們認為的設計師范圍要大很多,包括工匠、技師和制造者等人。

  截至2013年底,我國企業保有量為1546.16萬家,也就是說平均每家企業擁有1.1個設計師。整體環境是好的,特別是新創科技企業,哪怕是5人左右的小團隊,標配之一便是設計師。哪怕沒有設計師的團隊,也會尋找外部設計師幫助,對自由職業者是個良好的信號。

  我們也明白,現在國內經歷的階段,其實發達國家均經歷過,它們現在的社會結構,基本代表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以美日為參考對象分析。

  美國!比例提高

  據《美國經濟報》數據顯示,美國的設計行業從業人數是律師、會計師的四倍以上。

  設計師工資最高的地區聚集在雷丁、賓夕法尼亞州、聖何塞、森尼維耳市和加州聖克拉拉的大都會地區。設計師需要具備分析了解用戶需求的分析能力;結合用戶需求、營銷和網站設計來進行創造的能力,還有問題解決能力。預計到了2020年Web設計師將增長22%,創造出65700個崗位。

  有趣的是,前段時間翻看數據會發現。前五年,美國科技圈配置是1:8(設計師是1,開發者是3).而到最近的數據顯示,這個比例已經縮減至1:4。

  小結:

  如果將美國的趨勢放到國內看。雖然整體趨勢利好,由於企業需求性隨著科技進步的增大,大量設計師即將進入行業,且大部分進入的企業是新創企業。

  日本!師徒傳承

  縱觀全球企業,擁有兩百年以上歷史的企業,在中國有9家,美國14家,德國800余家。而在日本。日本的長壽企業是壓倒性的“世界第一”。從現存企業數量來看,擁有兩百年以上歷史的企業,日本有3000家,也就是說,全世界“200歲以上企業”中,四成都是日本企業。

  世界上最長壽的企業是日本大阪的建築會社金剛組,創辦於公元578年,至今已傳至第40代,是現存於世上最古老的家族企業。

  從這點看,日本是個極其善於傳承的地方。能保留這麼多百年老店,側面說明這點。同時,我們熟知的設計原研哉先生,也是有明確的師承關系,即原研哉 — — 石岡瑛子 — — 戶田正壽 — — 中川憲造 — — 田中一光。

  曾經看過個例子,父女兩人在日本經營著一間設計工作室,面積僅僅有10平米左右。父親70多歲,女兒也接近50歲的樣子。在國內,甚少能看到這個設計師組合。特別是前幾年,35歲以上的設計師都很少在行業上能看到。更別說是像父女這般的傳承關系。

  小結:

  以往,行業這個年紀的設計師。往往已經早已離開設計師這個職位,或變成管理者,或直接轉行。導致行業一直充滿著特有干勁的年輕人,卻少了很多歲月的沉澱和傳承。不過,現在有讓人喜人的變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部分人開始會將一線的設計經驗通過網絡傳遞給後輩,雖然只是開始,但是起了好頭。

  政府層面

  除了查看設計師數量,以及國外從業者的現狀。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政府層面的支持。如果有每天晚上關注新聞聯播的朋友,會留意到今年來政府對文化創意和互聯網產業特別關注。

  1)總理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部署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等。

  2)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初步核算實現增加值2794.3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3.1%,創歷史新高。根據2014年發布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提升規劃》顯示,計劃到2020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以上。

  3)2015年習近平主席出訪期間,曾多次談及互聯網,在眾多訪美成果中,互聯網領域成果顯著。首次帶著大批互聯網企業參與國事訪問,從側面能查探到這個產業即將變成國家戰略級產業。

  這些國家級別的活動預示著什麼?對設計師又有什麼影響?

  不妨我們看看普遍意義上,文化創意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基礎團隊組成是怎麼的。

  文化創業產業:設計師+策劃+銷售

  互聯網產業:產品經理+設計師+程序員

  你可能已經發現秘密了,就是這兩種產業裡,設計師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意味,在這股產業紅利中,做為設計師的你,有機會分到一杯羹。

  或許,你還不能很好的理解,政府政策支持的重要性。不妨看看台灣的文創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它快速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政府的支持。

  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2009年陸續提出“創意台灣 — —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2009~2013),將台灣省打造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2010年,正式公布文化創意產業的法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擴展文化創意產業平台,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最切實的體會是6月初到台北,做設計的朋友一般會去松山文創。類似國內的創意園,那會剛趕上畢業季,令人比較吃驚的是,台北這個創意園區,大部分展覽是當地藝術院校的畢業展。不是單單一個學校,集中了大概6–7個學校,每個學校都只是只有一個系的同學會參與展覽。評分標准也只是老師評分,還有由我們這些觀眾評分。

  1)商業創意園進行畢業展,而非只在學校展出

  2)觀眾對作品評分,挑選最喜歡的作品,最高票數的就是最佳畢業作品

  3)學生必須呆在自己作品前陳述設計理念

  4)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會帶著小朋友去參觀,並在現場進行類似游戲的互動教學

  小學老師帶著學生參觀畢業展。

  讓畢業生作者講解作品,小學生會拿筆記錄。參觀完所有作品後,需要集中到展覽門前,老師集中學生講解基礎的設計概念。

  畢業展作品成績由參觀的觀眾投票決定。

  小結:最黃金的階段並不是現在,而是未來。政策的扶持和重視,是不能立刻反映到市場環境。需要時間的醞釀和發酵。或許我們只是趕到了黃金時代的初始階段,我們現在所做所想會對未來的設計師產生重大的影響。至少,他們能看到這個行業還是有不錯的前途。

  物資層面!你的收入水平如何?

  如何評判你的重要性如何,其中一個重要依據就是收入水平。聽起來很俗氣,卻是最簡單最暴力的評判標准。如果這個職業不能滿足基本生活,且這個職業低中高階段的發展不明確,也會打擊各位的信心。

  那麼整體行業,設計師這個位置大概的收入水平處在什麼層次呢?試著拉了設計師收入的數據統計,由於是全國數據,整體呈現的趨勢可能比大城市的平均水平要低。僅做數據分析用。

  行業分布

  平均月薪

  (藍線段為設計師,灰色線段為其他崗位)

  i. 薪酬數據為全國平均薪酬,與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可能存在差異。

  ii. 平均薪酬實際使用的是中位數薪酬,也就是樣本中排第50%的樣本的薪酬。結果不會受到特別高或特別低薪酬影響。

  數據來源:ipin.com

  精神層面!社會對設計的認知程度有多少?

  物品美不美並不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優秀的設計能讓東西變的更好用。社會對此的認可程度也是基於這樣條件。真正設計這個概念能廣泛進入人們視野的是2011年,智能手機開始大規模普及。

  感謝那個時期,感謝那個人,將設計提到公司戰略高度。

  感謝那個時期,感謝網絡,讓好東西傳播的速度變快。

  要讓人們廣泛認知某個概念。有兩點很重要,覆蓋人數和傳播速度。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裡,粗劣的東西很快被人挖出背後的真相,優質的東西卻相反。

  設計在這裡充當什麼角色?

  最明顯的案例是電商網站的設計,已經從左圖的感覺慢慢變成右邊的感覺。

  大部分都是設計出來的傑作,人們會漸漸了解,圖像對傳播的重要性,且設計過的東西傳播效果更好。當開始了解時,就會嘗試自己創作,不過設計有時候還挺講天分。人是奇怪的動物,當了解到某種東西不容易實現時,對那些會這方面技巧的人都特別崇拜。地位往往就是從這裡開始變得越來越高。

  總結:

  總體趨勢是好的,看上去這個職業很有魅力。要知道設計究竟是什麼,必須與經濟水平聯系起來。設計大規模發展,也必然是整體社會趨於穩定,人們有閒錢購買更好的產品。同時,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能發現這樣的趨勢。

  (此部分總結僅針對視覺設計領域,參考來源@Goodmor寧《觀點 | 日本設計界強大背後的深層原因》)

  1)平面和印刷公司 1980年 — — 1990年

  那個時代屬於平面公司和策劃公司,連帶帶動了印刷產業發展。消息封閉,不能比對和評估效果,普通的VI也能賣上數十萬元,且那個時間,基本國內沒有設計師這個概念剛開始萌芽。

  設計師吃香職能:VI平面

  2)4A公司和廣告公司 1990年 — — 2000年

  電視廣告的興起,你敢用錢砸廣告,那就能大賣,養肥了很多廣告公司與4A公司。

  設計師吃香職能:電視廣告

  3)終端和體驗店 2000 — — 2005年

  互聯網的開始,處於初級階段。平面投放和電視投放還是最重要的渠道,同時做三維空間和品牌形象的設計師比較吃香。

  設計師吃香職能:立體三維

  4)營銷咨詢公司 2005 — — 2010年

  這時代,地產公司大暴走的時代,具體請看房價的漲幅。那會流行一句話,想養家致富的設計師請去服務地產企業。且對於很多公司來是,地產的包月服務讓它們有了不錯的生存空間。除了考慮視覺效果,這時段更重要的是產品的概念和定位,營銷大師處於戰略性地位,設計是錦上添花。

  設計師吃香職能:地產營銷

  5)互聯網公司 2010年 — — 2015年

  界面成為最重要的渠道,信息傳播速度幾何倍擴大。客戶更重視投放的數據效果,而不是設計師的提案效果。對交互體驗的要求,是這些年設計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且接近5年的發展,互聯網渠道已經成為最大體量的渠道,短時間內暫時看不到有更新的渠道出現。

  設計師吃香職能:UI交互

  6)??? 2015年 — — 2020年

  如果你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會發現有些領域開始有苗頭。最重要的是,看早期投資機構在寒冬裡會投資的領域,或許裡面的方向就是未來的可能性。設計師也會從現在二維的界面思考模式變成三維亦或者四維的思考模式。當然這一切只是推斷,有機會寫文分析可能會大爆發的領域,同時設計師在這些領域扮演什麼角色。

  設計師吃香職能:系統性思考

  題外話①:未來是怎麼樣的?

  一位名叫 Julie Zhuo 的科技從業者在 Medium上發文稱:

  今天,幾乎所有科技公司,對於設計方面的需求都很迫切。盡管如此,他還是充滿希望,迫不及待想要看到這一領域 10 年後的樣子,為此,他還專門做了相關預測:

  1. “設計思維”將變成產品思維;

  2. 人們在買至少一半的科技產品時,考慮的是款式和感覺,而非單純的功能;

  3. 絕大多數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都會將自己定位成一個設計者;

  4. 一個公司內,設計師與工程師的比例會在 1:4 之間,而不是 1:8 或 1:10;

  5. 未來時間,設計師將使用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工具;

  6. 科技設計領域的人員構成會更加多樣化,硅谷可能會有一半設計師都是女性,1/3 擁有國際背景;

  7. 最優秀的產品和服務能與日常生活無縫銜接,且不顯眼。

  題外話②:未來是來自於歷史的重演

  歷史是對未來最好的預測。如果看透歷史的人,特別容易發現未來可能出現的趨勢。這點在服裝設計領域和建築設計領域特別明顯,基本每過一段時間,過去的風格又成為了潮流風向標。

  如果歷史學平面設計,必然在課堂上會接觸到這兩本。

  或許當時你會覺得這兩本書很好,卻讀不下去。看到這兩本書中布滿密密麻麻的文字,估計很多朋友都暈了。尤其在上學階段讀,沒有生動的解釋的情況下,都完全不知道讀了有什麼具體用處。但是,等你從事一段時間設計工作,對未來有點小迷茫。再重讀,會找到很多線索,隱隱約約能感受到發展的脈絡。從簡到繁,從繁到簡。

  如果你希望預測設計未來可能的方向,不妨從歷史中尋找答案。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