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老外設計師眼中的國內設計趨勢

老外設計師眼中的國內設計趨勢

   這是一個外國小哥寫給其他想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設計師的,用來學習中國互聯網是個什麼樣子,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國外都變得不可思議,感受下。

  譯者微信公眾號:開卷有譯,歡迎關注唷。

  網頁產業的動蕩與中國的飛速發展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至少他們都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但是如果你把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的話,你就會看到一幅快速變化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畫面 。為了不被淘汰,我們必須展望未來, 以便盡早迎接變革。

  別小瞧了中國的網頁領域,它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簡單,尤其是在個別的關鍵方面——中國用戶的預期和西方用戶簡直差太多了。接下來我將帶你進入網頁專家的視角,一起來看看移動社交平台的爆紅,以及那些優秀的設計師和作品。

  新趨勢

  為了保證我寫的東西不出岔子,我特意尋訪了奮斗在設計最前沿的Saber Zou。Saber是Logic Design的創意總監。這是一家位於帝都的數碼工作室 ,他們曾經設計了亞洲動物保護協會的網站,名為“探索亞洲黑熊”,視覺沖擊力極佳,而且是極少數中國制造並且獲得Awwwards“今日最佳站點”殊榮的網站之一。

  “Saber,你是怎麼看中國的響應式設計的?”

  Saber同學聳了聳肩,好像我問了一個很白癡的問題。他說,“中國實際上沒多少響應式設計,大部分客戶都希望給不同的設備提供不同的設計。所以響應式很少在網頁設計中被提及,我們並沒有把桌面端的網頁作為一個基礎,甚至只是把它看成是個放大的移動版網頁。實際上,大量中國企業根本都不考慮在桌面端的體驗。”

  這下我算明白了,為什麼之前那些人在和我聊的時候都把我當成一朵奇葩。這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我們在思考著如何從桌面基礎去思考移動優先的體驗。而在中國,移動端是擁有自己的一套獨立體系的,並不被認為是在桌面端基礎上的延伸。桌面端和移動端一直都是分開的兩個部分,而且桌面端隨著漸漸退居第三選擇(手機,平板),終有一天會成為可有可無的存在。

  移動優先?呵呵哒~中國已經是移動獨霸了…

  中國的移動的使用率已經爆表啦。早在2010年,尼爾森就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移動設備接入互聯網,中國的移動平台消費將遠超美國。而且市場只增不減。2014年7月Next Web也報道了這一事實:

  中國網民使用手機訪問互聯網的比例上升至83.4%,首次超過了使用桌面電腦的80.9%

  你也許會想“不是人人都有手機的麼?”沒錯,你自己是有一台,大概你不知道誰沒有吧。所以你也沒法想象這種變化,更沒法想象中外差別了。不過,其實我想說這種差別不僅僅來自於移動用戶的數量上,更來源於中國人民“離了手機沒法活”的心態。有些數據能證明這個理論,但是肯定無法達到實際案例的效果,接下來這些都是親歷的真事兒哦:

  ● 中國人民的手機號碼已經和美國人民的社保號碼一樣重要了。萬一你不幸無法使用你的手機號碼,你將不可避免的無法訪問你的電商賬戶,電子錢包,和手機綁定的社交賬號等等。正因為如此,人們都非常重視,都去實名認證手機號,這不僅可以防止身份盜用,也便於SIM卡丟失或損壞之後補卡。

  ● 郵箱被打入冷宮,許多中國的網站都將手機作為注冊用戶以及找回密碼的首選。尤其是在中國郵箱的普及率並沒有西方那麼高。

老外設計師眼中的國內設計趨勢 三聯

  淘寶的忘記密碼流程

  ● 中國的電子錢包都有掃二維碼付錢的功能,啥都能付,不管你是乘出租還是享受一頓美食,又或者是看電影,付錢就是那麼簡單。300塊以下的交易甚至連密碼確認都完全不需要。也就是說,丟了手機就跟丟了錢包沒啥區別了。

  ● 世界銀行的一項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每1000有69個人使用代步工具,而這個數字在美國是768/100。試想一下有多少無車一族的中國人民每天在使用公共交通。這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在使用手機,因為這種時候相比看著對面的人發呆,手機顯然更有吸引力。

  在這樣的氛圍下,也難怪那些公司會拋棄桌面端,去做純移動端的體驗了。這樣的體驗,美其名曰“輕應用”,並且已經迅速風靡,成為產品與用戶交互的主要手段。

  輕應用

  網站已經是上世紀的過時玩意兒了。到了今天,中國的公司都在開發輕應用。輕應用是一次性的小站點,它無需下載,目的明確,通常都是由HTML5搞出來的動畫頁面。哦當然,他們也是有一個專門的URL的,你非要在電腦上打開也是可以的,就是慘不忍睹罷了。有些時候,就算你打開了也沒法用,因為有些輕應用是需要用手勢來操作的。

  輕應用常常充當著病毒傳播的角色,他們通常相當簡單,頁面很少、信息精煉並且目的明確。也就是說,用戶通常就打開一次,滑啊滑到底,然後就分享給朋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輕應用百花齊放

  接下來給大家展示一些輕應用的小案例。你有兩種方法可以在手機上打開它:酷炫屌炸天的掃二維碼,或是土掉渣的用手機鏈接。如果你想用電腦浏覽器打開的話,就算開得了也未必用得了。不過我牆裂推薦你在電腦上看看,這樣你就能感覺到中國輕應用的開發到底是有多無視桌面端體驗的了…

  知名品牌會通過輕應用來展示年終財報,就像獵豹移動

36fj20150713

  獵豹移動季報

  這個,手機新貴小米用來做招聘

37fj20150713

  小米招聘

  還有些輕應用用來慶祝一些重大的日子,比如聯想30周年

38fj20150713

  聯想30周年

  有些用來做電影上映前的預熱,比如這個測試對姜文了解度的冷知識游戲

39fj20150713

  大眾點評出品的姜文冷知識

  還有一些其他的用來報道時事,比如網易出品的“2014:航空史上最黑暗的一年。”

40fj20150713

  航空史的黑暗之年

  考慮到輕應用通常都是都是快消品,訪問量通常都是逐步走低的。令人欣喜的是,有些還能比較持久。

  輕應用的最後一頁,用戶通常只會看到分享的操作——直接讓用戶花錢相當少見。和西方的移動分享體驗不同的是,西方的方式是通常會讓用戶選擇一個偏好的社交平台進行分享,而中國的輕應用只有一個選擇:中國移動互聯網覆蓋率達到83%的應用,但卻在西方鮮有人知的微信。

  微信:5億月活引領輕應用革命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5億2700萬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其中4億3800萬在微信上。幾乎兩倍壓制twitter。

  你也許會問你的外國朋友,他們比較喜歡用方式聯絡,郵箱啊、Google+啊、Facebook還是短信?中國並沒有社交網絡群雄爭霸的狀況,所以“哪種方式聯系你最好?”也不是一個中國互聯網中存在的問題。我可不是說中國只有獨家社交產品,而是不管有多少種其他產品,總歸都有一個領頭羊,就像universal umbrella network坐擁美國網絡市場的最大的份額。

  曾經,這個玩意兒在中國就是企鵝QQ,還有新浪微博(中國版twitter)

41fj20150713

  QQ

42fj20150713

  新浪微博

  不過Saber告訴我,微博已經掛掉了,變成一個大家閱讀新聞和被動接受信息的一個平台,社交屬性已經拜拜了。

  今時今日,獨霸天下仍然是企鵝的產品——微信。微信是2011年發布的移動平台獨占的社交網絡產品。他匯集了短消息(文字輸入和語音輸入)、群聊、朋友圈(類似於臉書的訂閱)、交友(附近還有搖一搖)以及海量表情。此外,還提供了內嵌浏覽器及開發接口,下著一盤好大的棋。

43fj20150713

  微信朋友圈

  三四年前,大量的品牌將錢都花在用於宣傳的Flash的mini站點,而今天都挪到微信的平台上了。也是Flash命苦,iPhone風靡的時候由於喬幫主棄用Flash直接導致他的凋亡。中國互聯網自然也要跟上國際潮流。如果你的網站在微信上打開的體驗一坨屎,你的市場一定要掛。

  微信如此流行,輕應用自然要傍上,幾乎就是為微信的浏覽器定制的了,“分享到朋友圈”這個唯一的按鈕更是赤裸裸的在一起節奏。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