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產品設計:流程體驗上的前輕後重

產品設計:流程體驗上的前輕後重

  我做產品,最喜歡前輕後重。這是我最喜歡的原則,如果它可以算作原則的話。它是一條相當普適的原則,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都有意義。

  流程體驗上的前輕後重

  前輕後重最讓用戶感知到的,是流程體驗上的前輕後重。它是體現在用戶解決需求,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的。

  舉個例子,在比較完善的淘寶開店系統內,開店的步驟如下:

  •選擇開哪種店

  •填詳細信息

  •上傳驗證材料

  •在線考試

  •填寫店鋪和商品信息。

  用戶在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先只是做出輕量的選擇(選擇題),然後做填空題,接著是准備材料,學習知識並考試,然後才是最後的完成開店。用戶在流程上的體驗,從前面的很輕,到後面的越來越重。這不能拋開產品設計方的需要,實際上,正是因為產品設計方有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需要(需要驗證材料以辨別開店者的真偽,需要在線考試來保證店主素質),產品的流程和體驗是肯定會存在重的一步或者幾步,這時,應該把輕的步驟放在前面,讓用戶一步步做下來,在遇到重的步驟時,才沒那麼容易放棄。此外,前輕後重的流程,也符合人們在線下生活中,甚至在所有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先挑軟柿子捏的習慣。

  功能規劃上的前輕後重

  功能規劃上的前輕後重,指的是在規劃和架構產品功能的過程中,應當先組建關鍵的、輕量的核心功能,使產品的定位得到基本實現,產品想要解決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換句話說,應當先給產品搭骨架,然後再擴展出組織、肌肉、血液和皮毛。這實際是最考驗產品經理功底的地方。

  前期時為產品搭建出了輕量但擴展性很強的框架後,後面就能一步步地添加出更多的深化、輔助和周邊功能,解決更多的細分問題和類似問題。關於功能規劃上的輕與重,此前已有一篇博文更詳細地進行了討論,可以看看:《產品的輕與重》

  用戶界面的前輕後重

  用戶界面的前輕後重,是我感知最深刻的前輕後重的體現之一。這是最考驗產品設計者功底的地方。在設計用戶界面時,遵循前輕後重的原則,意味著需要把復雜性盡可能的隱藏,隱藏在屏風背後,展現在用戶面前的,僅是一個按鈕、一個列表等盡可能簡單的元素。這裡面的復雜性,可能包括實現復雜性,和功能組織的復雜性。

  實現的復雜性包括:

  •列表中如何考慮哪些項在前面,哪些在後面?

  •在為用戶提供信息和知識時,提供哪些,去除哪些?

  •做出這個功能有多難,你需要考慮,但是一定決定要做,就別畏畏縮縮,希望用戶多麼感恩戴德,以使自己的付出不被忽視。

  •等等,肯定還有不少角度,畢竟我沒有使勁想全面。

  分別舉例。

  第一條,關於列表中項目的前後次序,你需要考慮這個,但不需要總是去唯恐用戶不知道你花了心思,你不需要給出原因甚至數值。正面的例子可以看看百度搜索結果頁,你會發現,百度給出的項目相關的信息中,只有項目(每一個搜索結果)的描述,沒有任何為什麼該項目會排序在這個位置的原因,沒有什麼 PageRank得分或者外鏈個數什麼的。因為用戶不需要了解這些信息,你提供給他信息,他在你的產品中消耗時間,便是信任你的結果,你可以致力於如何做出最好的排序,但不要想著如何讓用戶信任你,用戶會因為你的排序結果是合理的而信任你,而不是因為你給出了“本站排序結果真實合理有效公正公平的10個原因”。負面的例子挺多,怕一舉就得罪了人,別人或許有自己的考慮,我就不提了。

  第二條,關於提供信息時的篩選,你需要考慮這個,但同樣的,不要想著告訴用戶,你去除了的項目,如果有用戶其實需要的信息,錯不在你,你是因為產品設計中的什麼什麼考慮而迫不得已的。舉例,我們知道許多產品都會提供一個項目的創建時間、一個評論的發起時間,一個文章的最近修改時間等,聰明的產品在表現這個時間時,會有“5分鐘前”、“早上11:23”、“昨晚”等表現形式,這裡,產品設計者就做出了統一的信息去除的取捨,對於今天以前的日期,在項目集合頁中,是不給出詳細時間的,也就是,不給出“昨晚 23:13”,以保持頁面清爽。

  第三條,關於功能實現難度的宣告。這裡挺有名的例子是關於微信裡面的動態Gif表情的背景透明的實現。該特性的實現是全球首次的,耗費了團隊大量的時間,但是這些都是普通用戶不需要知道的,你只需要告訴他們,這個特性有什麼用就好了(如果沒太大用,那你花那麼多代價干嘛)。同類的例子包括性能優化的代價和效果、某個功能體驗的方案選擇等。反面的例子我則想提關於眾移動浏覽器比拼HTML5得分的犯二現象。

  功能組織的復雜性則包括:

  •如何按照用戶的視線順序,進行針對性的元素排版?

  •交互暗示是否需要區分輕重緩急,如果需要,如何區分?

  •一二級列表、一二級標題如何分類,如何組織?

  •需要時才出現,那麼什麼時候(什麼場景)需要什麼功能、什麼元素?

  •等等等

  第一條,關於元素排版,你需要考慮這個,但不需要把為什麼這麼排的理由擺到界面上告訴用戶,你用心設計了。舉例來說,可以想想騰訊網的巨大改版,為什麼從前在頁面左側的騰訊產品集錦,要放到頁面右側。

產品設計:流程體驗上的前輕後重 三聯

  第二條,關於交互暗示的輕重,這個例子很多,譬如你總是會看到,登錄按鈕總會是一個顯眼的顏色,而取消按鈕則往往是白色。

  第三條和第四條,關於列表和標題的組織,以及需時出現的判斷,同樣可以看看這篇博文,《產品的輕與重》。

  技術架構上的前輕後重

  技術架構上的前輕後重,事實上已經成為有經驗的產品團隊的通用規則。無論是QQ、微信等龐大產品,還是正點鬧鐘、8684公交等移動端的工具型產品,都已經有意無意中將此規則應用到了骨子裡(或許沒有歸納出前輕後重這四個字,但做法是如此的)。

  技術上的前輕後重,能夠使產品獲得快速更新、快速迭代驗錯、選批實驗的好處,壞處則是流量略多一點的損耗(畢竟同樣的邏輯,固化在客戶端,和放在服務端每次下載或者更新時下載,前者會使網絡包略小幾行代碼)。技術上前輕後重的好處,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而壞處,則正在迅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同樣舉例,QQ客戶端被許多用戶認為非常重,但是實際上,QQ現有的功能群的數量,如果不利用前輕後重的辦法,重量更加難以想象。舉例而言,你或許已經在網速不好時,打開QQ上的許多窗口,發現是一片空白,這個窗口雖然看似是一個客戶端窗口,實際上是使用的WebView控件來包裝網頁。而坊間傳聞,這一做法,QQ是在數年前從MSN處學習來的,彼時QQ團隊發現MSN客戶端的許多窗口,今天一個樣明天一個樣,明明沒更新版本卻換了功能,拿給技術團隊一分析,才得知了這一做法,並發揚至今。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微信,微信客戶端實現的功能實際上非常多,技術架構上是非常復雜的,但嚴格的前輕後重,使得微信能夠在一分鐘內控制許多的業務邏輯、產品規則。

  極致程度的技術架構上的前輕後重,有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叫做雲架構。即客戶端只承認輸入輸出設備的角色,所有實現邏輯均在服務端、均在雲端。這是未來。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