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網頁設計 >> 《火星救援》一名程序員的作家夢

《火星救援》一名程序員的作家夢

class="area">

  [核心提示] 同名電影終於要在中國上映了。

  「人們中彩票後往往會盯著它看好一會兒,心想,「不,我肯定是看錯了」」,安迪·維爾(Andy Weir)說這是他發現自己的書要被拍成電影後的反應。

  這本書是《火星救援》,同名電影已經拍好,10 月在北美上映了,再過幾天它終於要出現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影院裡。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導演了這部電影,他的成名作是科幻影片《異形》,主演是馬特·達蒙(Matt Damon),去年演了《星際穿越》。至今影片在美國票房是 2 億美金,首映那周在全美院線票房排名第一。

  被拍成好萊塢大片不過是這本書巨大影響的一個方面,它已經超越一本書,或一部電影的范疇,而是一種現象,背後是一群忠實的粉絲。

  用國內互聯網公司的話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好 IP。

 一名程序員的作家夢

  維爾從小就想當一名作家。他父親是粒子物理學家,母親是電力工程師,在北加州的家裡有兩大書櫃科幻書籍,他讀著經典科幻作品長大:阿瑟·克拉克、伊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他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東西。

  上大學時他寫出了人生中第一部科幻小說,寫的不怎麼樣,情節蹩腳,故事乏味,他把手稿差不多都毀了,除了被他媽媽藏起來的那份,因為她知道一旦被維爾找到會是什麼下場。

  維爾不是那種為了作家夢甘願過得窮困潦倒的藝術家類型,他決定先學一門技能,給自己找份工作再說。他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學計算機科學,之後在 AOL 找到一份程序員工作。20 世紀的最後十年互聯網開始生長,AOL 在當時如日中天。1999 年 AOL 收購網景公司,維爾下崗了,並被要求賣掉手裡的 AOL 股票。

  這時維爾快 30 歲了,手裡有一筆錢,接下來好幾年不用工作也能活下去,於是他決定再試一下寫作。他用三年時間寫了人生中第二本書,自我感覺比第一本好不少。維爾把書發給出版社,沒人感興趣。這次維爾徹底死了當職業作家的心,安心回去做程序員。

  維爾說自己是一個書呆子(dork),他喜歡研究東西。他研究的東西包括天體運動,阿波羅十三號登月任務,人在死後的世界,NASA 是怎麼運作的……接下來十年裡,他時不時寫點跟這些有關的小文章放在個人博客上,漸漸獲得幾千個固定讀者。有一次他寫了一篇叫「蛋」(The Egg)的短篇,設想人死後的世界,這個故事不長,五分鐘就能看完,大家很喜歡,有好幾百萬的浏覽量,這給他帶去很多讀者。

(維爾看科幻小說長大,一直想當作家。)

 《火星救援》的誕生:找讀者幫忙

  《火星救援》是他的博客文章之一。火星是 50 年代科幻小說一大主題,維爾對它一直很著迷,他經常做白日夢,「如果把一個人放到火星上,他怎麼活下來?」

  沒有外星人,沒有戲劇性地星球毀滅,只有一個人和一個冰冷的紅色星球,在人類社會現有的技術水平下如何求生。維爾創造了一個叫馬克·沃特尼(Mark Watney)的宇航員和近未來一個叫阿瑞斯(Ares,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神。維爾在此沿用 NASA 喜歡用古希臘神話中人物命名太空探索任務的習慣。)的載人火星任務,在阿瑞斯任務第三期中,沃特尼因為突發事故被遺留在火星上,一個人,他必須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資源求生。

  很多人把這本書形容為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與那個經典求生故事不一樣的是,馬克·沃特尼的故事要風趣、吸引人幾百倍。

  故事以沃特尼的日記形式講述,跟維爾自己一樣,這位宇航員也是一個大號書呆子,而且有極其旺盛的幽默感,滿嘴髒話,擱在火星求生模式的背景下對比強烈,愈發好玩。玩笑之外是他的智慧、勇敢、冷靜、知識,和各種與生存有關的科學問題,後者是這本書的核心。

  維爾說這本書是寫給像他這樣的書呆子看的,「我就是那種在看科幻小說或電影時會挑各種毛病的人」,他笑著說,所以非常看重小說在科學上的准確性。

  維爾的創作方式是先提出在火星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然後給每一個問題找解決方法。他的做法說起來簡單得不可置信——Google。比如軌道問題,他先用數學算發現快算死了也不行,於是 Google NASA 以往是怎麼做的,他發現 NASA 都通過建模型去模擬,於是程序員維爾也寫了一個程序這麼干。

  「我就是喜歡做研究,總共就一台電腦,用 Google 找靠譜的信息來源」,維爾解釋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一次他想解決一個化學問題,維爾搜到一位高中化學老師放在網上的材料,講解得非常清楚,原來這是這位老師放那裡給學生用的教材。

  即使這樣,他畢竟不是任何學科都懂,還是會出現錯誤,這時候就要請讀者來幫忙了。維爾每寫完一章往博客上貼一章,沒多久就會收到讀者郵件。他的博客讀者中有很多專業化學家、物理學家、電子工程師等,這些人真的坐下來計算維爾寫的那些東西,指出其中某一處在科學上不准確。維爾最喜歡收到這種郵件,他說,「當然不准確,我又不是學化學,或者電子工程學的,快跟我說哪兒弄錯了。」

  漸漸地,他挑出三千來個讀者,這些人專門給他寫的東西挑錯。這個過程讓他對作品中的科學准確性更自信,因為經過很多專業人士的檢驗。書出版後,NASA 一位負責人驚訝於這本書對於 NASA 和航空技術了解的准確性,他問維爾是不是寫的時候認識 NASA 的人?

  如果真要說,這本書在兩個地方不那麼准確,一是開頭出現的風暴,這麼強的風暴在火星大氣中不可能出現,但這對故事發展非常必要,維爾這麼寫了。另一個是在書寫完後 NASA 發現火星土壤中有大量水存在,如果這個發現早一點,也許沃特尼就不用那麼辛苦造水了。

  不像市面上的很多科幻作品那樣很多沖突來自人物本身,《火星救援》的沖突由科學推動:沃特尼遇到一個問題,他解決了,但是沒解決好,弄砸了,繼續解決問題。維爾說他特別不喜歡很多電影表現宇航員之間沖突的做法,他說,「現實中的宇航員都是百裡挑一的人,他們之所以能一起執行任務,因為配合地非常好,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們超級專業,才不會有什麼私人問題和沖突。」維爾特別強調書中指揮官路易斯這個人物,隊伍裡從來沒有人質疑她,不是因為大家害怕,而是尊敬她、信任她。

(《火星救援》中的宇航員更接近現實中的宇航員,他們都是百裡挑一的人,超級專業。)

 從自出版到好萊塢大片

  書寫完後維爾就忘了這回事,繼續下一個項目。有時候他會收到讀者郵件,說在網頁上看太麻煩了,能不能做個電子書。維爾想好吧,就做了個電子版放在網站上。過一段時間他又收到郵件說不知道怎麼把電子書放到閱讀器上,能不能放到 Kindle 商店裡,這樣就能直接看了。

  Kindle 有一個自出版(Kindle Direct Public)項目,任何人都可以在那裡出版自己的作品。維爾把《火星救援》放上去,Kindle 不允許作品免費,於是維爾定了允許范圍內的最低價格,99 美分。一個月後,他發現通過 Kindle 購買這本書的人比此前所有時間通過網頁免費閱讀的人多得多,因為太方便了。很快,這本書出現在 Kindle 科幻小說、技術書籍的前十名榜單中,這時候更多人開始讀這本書。

  接下來是中彩票情節。有一天蘭登書屋的人找上門,說想出紙質版,維爾說好啊,沒過幾天二十世紀福克斯的人也找上門,想買電影版權。維爾在一周時間內把書和電影版權都賣出去了。《火星救援》紙質版進入《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科幻類別榜單,《華爾街日報》稱這本書是近些年最好的純科幻書籍。馬特·達蒙讀過後立刻表示想演馬克·沃特尼,雷德利·斯科特主動坐上影片導演的位置。

 一種現象

  《火星救援》是一本寫給科學的情書,這是它打動這麼多人的地方。一個受到科學訓練的宇航員、植物學家和機械工程師,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火星這個殘酷的環境中活下來。沃特尼所遇到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對常人而言不可想象,最可能的反應無非是絕望和放棄,科學家和宇航員不是,他們會發洩情緒,但不會放棄尋找解決辦法,發洩完了繼續工作。這群人代表了人類這個物種最可貴的品質之一。

  這也是載人航天的迷人之處。盡管一直有人指出現階段把機器人送上太空比把人送上太空更有價值,也不管我們怎樣對好奇號或旅行者號感到激動,把人送上火星的意義完全不同。

  這本書裡涉及的技術在今天都已經存在,比如宇宙飛船用的引擎,我們已經有了類似技術,只是沒有書裡的那麼好,但如果我們想做的話可以做到。可能在技術上最超前的是宇航服,現實中的宇航服非常臃腫,宇航員很難自己穿上,但在書裡沃特尼不僅自己穿上宇航服,還能彎腰、跪下、修東西。維爾把宇航服技術與阿波羅 13 號時對比,認為書中的宇航服至少先進了 100 年。仍然,現在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想把人送上火星。

  現實中的 NASA 不是沒有火星任務,但需要 800 億到 1000 億美元,美國國會一直拒絕授權。NASA 目前正在建造 Orian 太空飛船,打算用它先把宇航員送上小行星,然後送到火星上,但目前很多項目還停留在圖紙階段。

  航天事業是那種需要人類社會共同參與才能有所作為的領域,看看美國肯尼迪政府時代的登月計劃吧,這也是維爾在這本書中潛意識植入的理念,盡管他認為自己在寫的時候沒有絲毫政治目的。

  NASA 愛死了這本書,不僅因為書中准確的科學細節,還因為這本書讓人們重燃對載人航天的興趣。管理人員要求每位員工都去讀《火星救援》;以往一個電影想用 NASA 標志特別難,兩年前的《地心引力》花好久才拿到 NASA 許可,以至於在預告片中 NASA 標志不得不被拿掉,因為直到那時 NASA 還沒把許可發給他們,《火星救援》完全沒這個問題。它也向維爾敞開大門,維爾被邀請到 NASA 在帕薩迪納的實驗室和休士頓的控制中心參觀,他說這是自己人生中最快樂的一周。他現在有了一堆宇航員朋友,以後再寫點什麼就能直接寫郵件問他們了。

  已經有很多人因為《火星救援》受到鼓舞。一位植物學家寫文章解釋自己為什麼把一個新發現的植物用沃特尼來命名,他寫道,「從來沒有一個像馬特沃特尼這樣的英雄植物學家給我們這門科學帶來這麼多關注,從來沒有。多虧了這個,現在有孩子走出電影院會希望以後成為植物學家。」

  這株植物被命名為 Solanum watneyi,巧合地是,它和土豆是親戚,並且在自然界也長在紅色的土壤中。(土豆梗看完書就懂了)

  今年萬聖節已經有小孩把自己裝扮成馬克·沃特尼,幻想有一天能成為宇航員,就像小時候的維爾一樣。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