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設計新手必讀的五大誤區+三大秘籍

設計新手必讀的五大誤區+三大秘籍

   作為一枚有代碼經驗,常年和工程師打交道的設計師,@李凱文-KevinLi 總結了程序員學設計的五大誤區和三大秘籍,仔細看完,會發現這些經驗特別適合想自學設計的新手,而且實戰性強,操作性高,干貨滿滿!

  經常看到一些講如何學習設計的文章,坦白講感覺有些千篇一律、且不痛不癢,都說要看點書、學點畫、練軟件、多觀察……唉,練軟件這事還要說麼,難道你還需要告訴一個人學開發是需要學習編程語言的?

  學習是基於過往經驗的成長,每個人的知識背景不同,就需要因材施教。那些沒有明確受眾的教程,本身就是偽命題。給一個美術生教設計、和一個程序員講設計,完全是兩碼事。

  程序員學設計有什麼關鍵問題?作為一個理工科出身的設計師、會寫一點代碼,常年在創業團隊和工程師混在一起,我自認為還是挺了解的。

  (設計有很多層面,這裡我們主要講的是偏美學、偏視覺層面的。)

  五大誤區

  絕大多數程序員學設計都或多或少有這些盲區、雷區:

  認為審美難以提升

  不但對自己的審美缺乏信心,對提升審美也沒有信心。

  不知如何提升審美

  重理性的人,對於審美這樣 “沒有理論支撐” 的東西,不知如何提升。

  錯誤的以為僅靠多看就能提升審美

  都講要善於觀察、多看作品來提升審美,照做,但都沒掌握「看」的關鍵思路:沒事逛 Dribbble 覺得啥都漂亮,但其實都看了熱鬧;光看不做,其實「看」一定要與「做」結合,而且往往「做」在先。

  認為設計有無限可能

  不像有清晰思路去解決問題的編程,設計似乎都是開放式命題、有無限的答案,即便掌握了軟件,面對真實的設計問題也無從下手。但其實真相是,可能 90% 以上的設計本質上也是搬輪子再拼裝,你首先要熟悉這些輪子。

  從未意識到,設計也是可以組裝出來的

  一張圖有什麼好組裝的?其實不然,就像程序由一行行代碼組成,設計也可以被解構,反編譯!同樣也可以被組裝出來。

  認為自己缺少靈感

  靈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所謂上天擊中你的剎那間的靈感,往往也是基於你腦海中的某些信息碎片,只是可能你也不記得是在何時看到、何時產生的了。所以,缺乏靈感,只是說明你看的不夠多,看的不夠用心。

  三大秘籍

  而針對這些問題,實際也有三大秘籍,是我對自己學設計的過程的總結,很可能是 “獨門絕技”:

  理論先行!

  如何快速提升審美?讀書、理論先行!並運用你擅長的推導能力,深刻認識這些理論。

  歸類!

  90% 以上的設計可以被歸類,也許讓你有些失望,但這就是真相。歸類可以讓你看到隱藏在設計背後的「輪子」,為自己所用。

  解構!

  是指在看設計作品的時候,看透它的基本構成。這實際上與歸類是密切相關的,二者相輔相成,成倍提高你設計水平提升的速度。

  至於要多實踐什麼的,都是通理,沒什麼好啰嗦的。

  如你所見,這裡的秘籍都是邏輯化的思考方式,作為程序員、聰明如你,這不都正是你擅長的麼?所以,我一直挺認同那句話:程序員學好設計,相比反之設計學好程序,要容易的多。下面逐個重點展開說下:

  理論先行 —— 審美速成

  這個話題主要關於審美,最基礎、最重要。

  審美不是天生的,沒有人天生就有出類拔萃的審美能力。當然在這樣一個平均審美偏低的國度,你很可能受環境影響大,導致系統默認值差一點,但這也不代表你一輩子就這樣了。

  這裡推薦一個視頻,Smartisan 設計師羅子雄在TEDx 上的演講: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其實這個視頻就如何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這個點上,已經講的足夠好,大多觀點我都很認同。但其實也都還是比較基本的、常識性的,缺少針對特殊群體的「黑科技」。

  為何如此強調審美,相信你已有感受:對於設計來說,審美就是你的模擬器或測試環境,是評價標准,沒有它,設計也無從談起。

  提高審美,光看是不夠的

  理論是基礎。

  前面的視頻裡,羅子雄特別強調了審美要通過多看優秀作品來提升。沒錯,但其實,我認為光看是不夠的,特別對於程序員來說,這沒有發揮出你思考的能力。

  那該先做點什麼呢?

  答案是,看書…學習設計理論。

  可能這看上去有點像書呆子的答案。但回想下你學習任何一門新開發語言的經歷,先刷一遍書,肯定是很有必要的,設計也是一樣。

  就像程序設計的面向對象、MVC 的設計模式,幾乎通用於流行的框架,無論是後端的 Rails 還是前端的 Angular,或客戶端的 Cocoa Touch;當下大火的 ReactJS 竟然和 3D 游戲動畫引擎的設計理念相通。在代碼的世界,相同的理念支撐了不同領域的框架和實現。

  其實在設計方面也是一樣,有限的設計理論,同樣支撐了無限種類的設計作品。並不是「一群審美牛逼的人,就做出了牛逼的設計」這樣子。

  去靜下心來,讀幾本講平面設計理論的書,例如很多人都在推薦的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 ,還有我大學時看到後激動不已的《通用設計法則》,相信你也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對於理工科背景的人,理論支撐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過去解題可都是要靠這個的。

  理論是不能脫離實踐的,了解了設計理論之後,重點在於,看作品的時候要聯想設計理論,觀察作品對於設計理論的應用,做設計練習的時候。例如它具體如何運用字體、如何排版布局等。

  把這些書看完,理論絕對扎實:優設圖書導航

  除了「看」,對於「練」也是一樣。隨時都可以嘗試應用書本上的理論,當走到死胡同、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的時候,也可以去尋找相關的設計理論作為啟發。這過程就好像你先知道了勾股定理這回事,然後不斷習題熟練,直到可以熟練用於解各種證明、計算題。

  相輔相成,逐漸這些道理會印在你的腦海:

  形成你審美的高標准;

  看到任何作品,你可以一眼看出好在哪、差在哪;

  相應的,做設計的時候,也能快速找到問題出在哪。

  這就是審美速成的不二之法。

  設計理論,並非空穴來風

  愛追根問底的朋友,會覺得設計理論沒什麼科學支撐,不得不承認,你很難做一個實驗,證明某種東西絕大多數人都一定認為好看。

  雖然有句 “名言” 是「對於美的分歧,只存在於非專業人士當中」,但我還是相信,真正美的東西,非專業人士之間也不會有分歧,例如碧海藍天、夕陽西下……

  冥冥之中,為什麼覺得美,必有原因。推薦個 TED 視頻:《Denis Dutton:漫話美學進化論》

  所以,當你從更深層的進化論、認知心理學上人類認知的特點去思考每條設計定律,你會發現原來這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當對這些理論的認同感大大提升,你對它們的應用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舉個例子,當我在學習攝影的時候,有一本書上寫到,用不同於正常觀察的視角,更容易出有視覺沖擊感的照片。例如將相機貼近地面,或用雙手盡力舉高。可是為什麼呢?後來我突然想明白了,當你以正常的站姿拍照,首先照片就是你 90% 以上時間裡觀察世界的視角,而一旦你用不同於日常觀察的角度拍照,對你的大腦來說,「換個角度看世界」本身就會感覺很新奇,照片也更容易讓人眼前一亮。

  再比如,認知心理學上講,越少的信息越容易給人腦留下印象。這就是攝影構圖、設計排版中要簡潔、突出重點的背後原因,雜亂的排版會給大腦造成認知負擔,美觀就更無從談起了。

  歸類 —— 設計是有限的

  設計新手,總會覺得所有的設計問題都是開放式問題,有無限可能。對於習慣於找到最佳算法來解決問題的程序員來說,這事兒實在有點逆天。

  其實這是誤會!讓我們做一個 “大數據” 分析來說明問題。

  在 Dribbble 上搜 「Logo」這個關鍵詞,按 Popular 默認排序,前十頁的作品共 120 個,去掉不是 Logo 的或識別度低的,剩下 55 個,我對他們進行了一個粗略的分類:

設計新手必讀的五大誤區+三大秘籍 三聯

  哪怕你對設計再不敏感,應該也能看得出來,被歸為同類的至少在感覺上很接近。仔細看,他們的色調、質感、形狀處理方法、陰影和圖形的運用,相似之處非常多。

  Logo 如此,其實任何設計門類也是差不多,不信你去搜下「Landing page」,看看他們的排版方式……

  色彩再多,也可以被歸類為紅橙黃綠藍靛紫。設計也是一樣,都是由色彩、形狀組成,就可以分類。

  所以恐怕一般設計師不會告訴你的真相是:

  常用的漂亮的色彩組合就那麼幾種;

  常用的美觀的排版方式就那麼幾種;

  常用的插圖風格就那麼幾種; ……

  通過歸類,積累了這些常用的技巧,你就可以快速組裝出能滿足 80% 以上的場景的漂亮的設計。

  這讓我想到自己高中的時候,前兩年不聽課,到後來發現自己數學方面幾乎一片空白,都要突破及格線了。高二下學期大復習,痛下決心,直接開始對所有做過的數學題進行歸類,一個活頁本把大類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