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國內知名UED團隊的設計流程是怎樣的?

國內知名UED團隊的設計流程是怎樣的?

   編者按:阿裡上市了,木有進入大公司的同學也不要灰心,今天分享一篇國內知名UED團隊的設計流程的好文,現在學起來,以後可以更快上手,同時也能一窺大公司的工作流程,讓自己更加專業,趕緊來學習吧!

  寫在前面:流程用好了是好東西,用不好是阻礙。

  今天寫的設計流程的思考,以下。:)

  設計存在於設計流程中。

  設計師的工作是基於設計流程的。

  和很多朋友討論過設計流程。這個流程在每個國家、每個行業、每個公司、甚至是同個公司的不同業務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寫出來,很難統一概括。

  與設計師相關的設計流程,可能一個基本認知是這樣的:

  產品需求,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前端開發。

  再豐富一些:

  市場分析,創意階段,用戶研究,概念設計,設計控件預設,交互設計,交互Demo,用戶測試,視覺預研,視覺設計,設計Demo,用戶驗證測試,前端開發,開發Demo,展示Demo,迭代,用戶測試,測試數據回收,用戶數據驗證,灰度,全量,項目總結,規范輸出,控件庫,用戶跟蹤反饋……

  再凌亂一些:

  以上所有點,順序是可以根據敏捷開發的需求,靈活排列的。也可以隨機組合。

  所以,現在大多公司的設計流程,是一個標准且完整的架子。在實際設計項目中使用,並不一定是那麼規范和統一的。有時項目大,可能流程走的完整;有時項目小步快跑,流程就會被精簡為一個可用且貼合業務的小流程。

國內知名UED團隊的設計流程是怎樣的? 三聯

  設計流程為什麼這麼不可控?因為設計不是完全理性、可工程化的。

  一輛汽車可以通過完整有效的流程快速組裝起來,且能保證質量;點子、思路、設計,不能這樣。沒有人能提供一個設計流程,能保證任何人進入這個流程,挨著一步一步做,就能做出設計精品。所以設計流程,是幫助產品設計推動,且為設計思路提供思考維度的一個不可工程化的方式。

  我在美國、中國、德國工作時,都和設計師小伙伴一起制定了很多設計流程和方法。每個都不一樣。

  但是我發現,思考維度是類似的。

  所以今天,我想借用Jesse James Garrett書中對用戶體驗要素分層的一個參考,來描述下設計流程的思考維度。

  書名: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

  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

  1,Surface 表現層

  2,Skeleton 框架層

  3,Structure 結構層

  4,Scope 范圍層

  5,Strategy 戰略層

  這是書中對用戶體驗要素分層的想法。我覺得貼合設計流程來描述,應該反過來說。

  一、Strategy 戰略層

  經營者想要什麼?用戶想要什麼?這兩個問題能回答清楚,才能算是了解這個產品設計的戰略層。

  經營者想要什麼是商業需求,用戶想要什麼是用戶需求。有了這個基本理解,才能准確理解產品設計的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

  聽上去很簡單。但是做起來不一定簡單。很多設計師在執行層,得到需求,完成設計工作。我個人認為大部分設計師是能清晰理解用戶需求的;但是不一定每個設計師都能清晰理解商業需求。

  例如做一個社交產品。年輕設計師很清楚這個社交產品面對的用戶群體和核心用戶場景(做了基本的Persona和Scenario分析),比較了解用戶在使用這個產品過程中的心理模型和行為習慣(通過共感等方式)。但是年輕設計師可能不夠了解這些問題:這個社交產品的商業價值是什麼?怎麼給公司帶來收益?每一個點擊、每一個新增用戶、每一個廣告位、每一個流失、每一個轉化率各自意味著什麼?這些細節對商業數據的影響?

  這個理解程度差異直接給年輕設計師帶來兩個問題:與產品方合作的時候講不清楚,達不成一致;對產品理解的全局觀不到位(很難成為產品的Owner)。

  我有時會對團隊的設計師提一些問題,是與用戶體驗設計相對無關的。例如:

  這個產品的未來3年你怎麼看?

  這個產品現在所處的區間,是否有巨大優勢且可以成功?

  這個產品真實的產品差異點在哪兒?

  這些都是戰略層問題。也是一些設計師小伙伴忽略的部分。

  所以,設計流程第一步,我覺得應該是透徹理解產品的戰略層,包括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也就是,怎樣幫助公司持續發展地賺錢?怎樣幫助用戶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這一點有10年經驗的廣告人E大也談過,更加具體,右戳學習!《職場好經驗!如何應對客戶想看效果圖的要求》

  二、Scope 范圍層

  產品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功能和特性?換言之,這個產品要做什麼。

  早期的互聯網產品,怎麼豐富怎麼來。產品經理希望把100個內容模塊都一起扔到一個頁面上。那個時候做設計真心是痛苦啊。現在好多了,大家都越來越清楚聚焦、簡潔的重要性。

  一個產品,有1-3個殺手級功能、特性就足夠精彩。

  例如:Facebook的贊;Foursquare的Check in;Yo的Yo;微信的語音聊天等。

  設計流程第二步,就是要知道產品需要什麼樣的功能。這些功能要足夠滿足第一步中的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還需要把故事說清楚。在一個產品中,功能不需要太多。

  設計師面臨的挑戰是:做新產品的時候,輸入方太多,點子太多,如何選擇如何執行,壓力很大;做改版的時候,可能現有版本的功能特性已經很多,沒有辦法聚焦,你要改動的時候,又會影響產品現有的形態和利益,如何精進?

  這些問題都可以從第一步戰略層的思考得到輸入和幫助,甚至可以直接解決問題。

laga1

  三、Structure 結構層

  結構層裡重點思考結構的具體表達方式,例如流程的進行方式、界面元素的位置邏輯、導航的布局原則等,所以這個層關注信息框架和交互流程設計。

  這就是設計師進入交互設計的時候,是第三步。海量的設計准則、豐富的設計經驗、靈感和創意,都可以在交互設計中得到體現。交互設計可以說是具體設計的第一步,一個產品執行過程中的質量和創新程度,交互設計是起始點。

  產品方和用戶關注最多的,一個產品好不好用,就依賴於交互設計中的每個細節:流程是否流暢;提示是否充足;容錯性好不好;操作是否自然;界面是否統一;效率是否高……

  在設計流程的第三步中,交互設計需要准確把握商業價值、用戶價值,理解產品的核心功能特性,有效有質量地描述整個產品結構、節奏、特質。是設計執行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Planet_Propaganda

  四、Skeleton 框架層

  框架層主要就是做每個界面了。這是設計執行中,交互設計量最大的工作。

  界面中每個元素,例如文字、圖片,如何細致地布置在一個頁面中。文字設計要精確到字段的大小、字體的大小,圖片設計要精確到組合布局的展示、形狀的釋義等。精細的交互稿可以完全展現產品形態,一個黑白的產品形態。

  框架層,大部分設計師每天都接觸,就不一一講述方法了。只講兩個點。

  細致

  這個時候的細致體現在設計師每個元素布局、像素精准、整體感觀、交互邏輯定位、交互標注等方面。足夠細致的交互稿,可以提升產品設計結果品質、幫助視覺設計更好地進行視覺創意、幫助開發測試更准確理解產品設計。

  創新

  戰略層、范圍層,我們已經經歷了創新的主要階段。框架層是二次創新的黃金機會。很多微創新、界面創新、特效創新,都來自這個階段。蘋果新的iOS與Google新的設計准則中強調的交互動效創新,很多可以發生在框架層設計階段。

  五、Surface 表現層

  關注感官的關鍵階段。視覺設計師、藝術家是核心。

  一個產品經歷了各種打磨,終於到最終呈現的階段。最終用戶看到的產品,80%是來自於表現層的設計工作。雖然產品設計背後的業務邏輯、功能巧思、開發創新非常多,但是用戶看到的感官部分,表現層設計是最多的。

  表現層是最直觀地看設計師本事的階段。優秀的視覺設計師、動效設計師、品牌設計師可以在這個層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上5層並沒有區分角色。而且我不認為每個角色應該局限在某一個層中。

  交互設計師

  我建議是要完全進入5個層的,這樣對你把握整個產品的特質、故事、靈魂非常重要。要做到不僅僅是Designer,而是Owner,這5個層你都得完整理解並有一定控制權。

  視覺設計師

  也不要僅僅停留在後幾個層。誠然,視覺設計師在設計流程的後面多一些,所以要去理解前幾個層不那麼直觀,例如視覺設計師可能不會參加戰略層和范圍層的會議。但是你想想,視覺設計師已經有充足的藝術氣息、視覺設計技能,再加上對前幾個層的理解,會是多麼強大啊。

  用戶研究工程師

  在這5個層是非常關鍵的。你們是用戶和業務之間的橋梁。用戶是什麼樣子,他們的一颦一笑一舉一動,都是你們帶來的。所以用戶研究應該貫穿在5個層中,通過使用不同的用戶研究方法(專家測試、用戶測試、用戶畫像、問卷、數據分析等)去提供產品設計支持。

  前端開發工程師<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