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發關於管理、設計和產品團隊運作相關文章的 Facebook 產品設計總監 Julie Zhuo,談到她眼中 Facebook 的設計工作,同時也透過 Medium 的版面為 Facebook 尋找有才能的設計師,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位 Facebook 產品設計總監渴求的設計師應具備哪些特質:
對我來說,Facebook 的故事最經典的部份既不是早期在哈佛宿捨起步階段,也不是電影裡面 Justin Timberlake 在餐廳裡面一邊喝酒一邊說「100 萬不夠酷,10 億才夠酷」,事實上,我認為跟任何個人都無關。
關於 Facebook 最重要的還是與產品有關,這是 Facebook 第一位設計師 Aaron Sittig 告訴我的。
2005 年,Facebook 推出照片上傳功能。當然,那時候網絡上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相簿服務,而 Flickr 是當時的業界標准,如果將 Facebook 的照片上傳功能與 Flickr 一項一項比較,簡直就像是拿現代汽車與 BMW 相比。在 Facebook,只能上傳低分辨率的照片,看起來很小、很模糊,而且是被放在層層迭迭、文字與鏈接充斥的頁面中,而不是用簡單的黑色背景去襯托照片本身。那時候的 Facebook 沒有方便好用的照片浏覽功能,沒有一整排的照片可以預覽,也看不到下一張照片的縮圖。當然也沒有什麼快捷鍵可以用,而且加載的速度也不是很快。
Julie Zhuo(右一)
但是過了一年半之後,Facebook 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照片分享服務。
為什麼?
因為在 Facebook 上,你可以做一些別的服務辦不到的事:標記你的朋友。這項功能讓你可以上傳一張照片然後說這是你和好朋友 Mike 的合照,而且不只 Mike 會看到,你的朋友也可以在他們自己的動態消息(News Feed)和你的個人檔案頁面上看到。
你有沒有注意過人們家中所掛的家庭照片?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樣,但是我的親戚們大多不是專業攝影師。我父母在牆上掛滿整個家族的照片,一些是有人在名勝前擺出各種動作、一些褪色了或是顏色太藍太紫了。我的父母臥室裡有一張我六歲時的照片,構圖有點可怕。但我的父母一點也不在意,對他們,或是說大部分的人而言,重要的是那些關於人、關於記憶的照片本身,家人朋友在某個時間點聚集在一起——婚禮、畢業典禮、假期和家族照等等。
人們在意照片裡的人勝過照片本身的質量千百倍。能夠重溫當時誰在照片裡面、鏡頭捕捉到遠方的愛人、在萬聖節的隔天嘲笑朋友當時的裝扮——這才是照片對絕大多數人們最重要的價值。
而這,對我來說,就代表著 Facebook:持續不懈地專注於規模化的影響力、創造一些價值不僅僅限於一小群誕生在第一世界、可以享受一些像是攝影這種嗜好的人,而是對全世界絕大多數人有意義的事物。
照片一定要在最好的照明之下呈現嗎?當然。加載應該要很快嗎?毫無疑問。浏覽照片的體驗一定要很棒嗎?絕對是的。這沒什麼好爭論,因為我難以想象一旦可以選擇,有誰會選又丑、又慢、很難浏覽的照片?這不是二選一的問題。身為一個建設者、一名設計師,不在邁向理想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就是一種怠惰。
但是當我們談到輕重緩急,當我們談到驅動一間公司的核心,對我來說 Facebook 永遠是關於人,那些我們為之打造事物的人,才是判斷產品好壞、重要與否的終極決定者。大多數的人(不是你也不是我,不是 CEO,也不是我們的朋友,也不是世界上最富創造力的人們)——才是我們服務的最重要對象。
當我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設計師時,我想到的是那位設計師,那位明白為照片加上標簽功能才是解開人們想要什麼的關鍵、把東西做出來然後推出的人。
如果你也想成為那樣的設計師,我們應該好好聊一聊。
真的,我們應該聊一聊,我是認真的。
我在個人部落格上談到關於 Facebook 的事並不多,對設計、打造產品的人來說,關於設計工作有太多議題可以談。
但是,每一家公司,就像每一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在 Facebook,我們正在找設計師來寫下新的篇章,從我們為使用者帶來他們最感興趣的動態訊息,到如何鏈接起那些沒辦法上網的人,讓訊息如何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傳遞,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以我的經驗來看,打造一個好團隊不是只看重才華與工作能力。就像任何一段好的戀愛關系,這是適合與否的問題。Facebook 可能不是適合你的地方,這很 ok,我知道對很多才華洋溢的設計師而言事實就是如此。
但我同時也知道,在許多有才氣的設計師看來,Facebook 就是那個完美的環境。你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是一位這樣的設計師:
你很重視「連結、賦權予全人類」的任務。
相較於一小群你認識的人,為數以百萬計的人解決問題,更能令你感到滿足。
充滿好奇、適應力強,並且總是願意從你所服務的人身上學習。
相信對的工具能夠解決對的問題。
相信取得好成績的最佳辦法就是投資在好的流程上。
對於某種程度的模糊與混亂感到舒適,比起被明確告之該做什麼,更願意主動嘗試。
深深地在意品質,願意為了工藝而付出。
追求開放、透明的文化。
明白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會犯錯,同時一起從錯誤中學習,讓團隊成長得更將強壯。
樂於把自我意識收進盒子裡,而不是放在展示台上。
願意想象一個充滿啟發性的未來,並且協助其他人一起朝著這樣的未來共同努力。
比起爭辯理論性的概念,更願意解決問題。
取得成績而非獲得贊美。
如果你是這樣的設計師,也有幾年的實戰經驗,說不定你就是 Facebook 要找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