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初學者如何欣賞藝術作品?

初學者如何欣賞藝術作品?

 初學者如何欣賞藝術作品? 三聯

  樓主 我不懂得怎麼欣賞該如何是好~

  這個,樓主表示我還這沒細想過這個牛逼哄哄的問題。就像母雞生蛋了?如何吃蛋如出一轍。

  我甩了甩頭,讓自己清醒一下。這個問題就像雞和蛋誰先出現的問題。美術品應該也是類似的思考模式

  雞(家禽,別想歪了)=藝術家

  蛋=藝術品

  地點=創作的環境

  時間=創作的節點

  想必小伙伴都聽過一個藝術家,畢加索。

  畢加索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亞威農少女

  過去的畫家都是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畫的只是立體的一面。立體主義則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現事物,他們從幾個角度去觀察,從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側面都用並列或重疊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亞威農少女》中,五個裸女的色調以藍色背景來映襯,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沒有遠近的感覺,人物是由幾何形體組合而成。

  表面上,你要的是全景服務麼?

  亞威農少女,從上到下就是一張畫。很多朋友可能會說,和小孩子畫的怎麼一個樣。大部分看過畢加索成名作的觀眾都有可能這麼說。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作品好不好很大程度和擬真度直接掛鉤。

  大眾的評判心理可能是:

  畫的真像(真實性)

  技術真獨特(技巧性)

  作品很巨型(巨大化)

  別的人都說好(從眾性)

  對了大部分人來說,這便是他們的評判標准。曾經看過一則報道:"西方人觀看展覽時,很肅靜,還會對著作品流淚。"我雖然不太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但是揣摩下。可能和其宗教信仰,以及自身的修養有關系。或許他們看得不只是作品本事,而是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想一下,當一個50歲的人,從小被熏陶大衛像多麼神聖,當他看到原作時,就容易產生類似的感覺。

  這些題外話,對於上面的問題,聰明或者有一定藝術基礎的朋友都會給予否定的答案。那在一個准專業有藝術修養的未來新星眼中,這幅作品是怎麼樣的?

  我們來個實景模擬,作品附近徘徊著3個人,分別是璐菲君、梭羅君和生痣君。

  璐菲君

  作品高,寬.......

  整體表現出一種後現代主義風格,硬直的線條加上富有女人味的弧線,將少女的婀娜多姿襯托的無與倫比。絕對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作。

  汗。。。這。。。明顯是在裝逼嘛。。。

  誰不知道一般意義上老婆是女的。。。特殊情況除外。

  梭羅君

  右下角的說明寫的很清楚,所在的年份,材料工具以及創作說明。 大部分的作品都會有這樣的小紙條,是真正了解作品背後故事的重要途徑。

  【名稱】:亞威農的少女

  【類別】:油畫

  【作者】:畢加索

  【創作時間】:1907年

  【尺寸】:244×233.5厘米

  【現藏地】: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尤其說明,當你看不懂時,那部分信息有可能讓你理解作者創作的意圖。

  生痣君

  這麼偉大的作品,應該駐足仔細觀看。看了約莫10分鐘,呈現呆若木雞狀,一個個細節看。

  不象其他參觀者,直接拿起相機咔嚓一下,就迅速挪移到下一個作品,繼續重復剛才的動作。

  拍攝了4個角度,挑選給他感受最深,最有啟發的部分記錄。

  全景一個

  局部兩個

  外加作品說明

  深層次,還能從裡面學到什麼?

  這塊其實就很復雜,如果你思考到這一層,基本都是資深級別的觀眾,或者就是展覽控。 你會自覺根據給出的信息,尋找作品,作者更多的信息。

  譬如

  作品為什麼會這麼創作

  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

  作品所用的具體技法

  他(她)所在的時期和地點

  同時期的人在創作什麼

  因為畢加索發現,那時期畫作並不受到重視,也無人問津。這時候,要感謝一個人,現代繪畫之父塞尚老爺子。

  他的作品偶然告訴畢加索同志,原來畫還可以那樣畫。有時候,看展覽,那時估計畢加索同學也是瞻仰了塞尚的大作,開始萌生畫那種線條主義的創作。

  當我們想到這步,就會很輕易發現。作品本身對比起來就顯得不那麼重要。如果你不了解背後的東西,就不可能完全理解他為什麼出名,為什麼會這樣做,為什麼會表現的如此奇怪。

  還有。你會發現原來它是情色主義的祖師級古董:

  這幅畢加索著名的原始主義作品《亞威農少女》,描繪了五名據說來自巴塞羅那一家妓院的裸體妓女。超逸的女性形象以及冰冷的視線使得這幅作品成為情色立體主義的開山鼻祖。

  相關閱讀

  《比你記憶中更黃暴的十五幅名畫》

  http://select.yeeyan.org/view/342242/394619

  延伸思考,你會發現,再看這些人,看法就變得不太一樣

  日本波點女王——草間彌生

  我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

  每天早晨,新宿精神療養院,在助手的攙扶下,80 歲的草間彌生緩緩外出。1973 年從紐約回到東京,這樣的生活,她過了30 多年。

  白天,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又回到療養院。她極少外出,也很少會見客人,不逛百貨商店,不會使用電腦和手機,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不到10 歲時,草間彌生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經常出現幻聽、幻視。草間彌生十多歲開始有幻覺,她曾說﹕

  「我有如走在沒在盡頭的路上、踏上沒在盡頭的扶手電梯,直到死﹔

  又有如喝了一千杯咖啡、或吃了千萬呎通心粉!」

  她所看到的世界,蒙著一個巨大的網,於是她不停地畫畫,試著用重復的圓點把自己的幻覺表現出來——精神疾病與藝術創作幾乎伴她一生。

  (來自外灘畫報)

  德國畫家——希特勒

  這個我就不解釋,如果你去尋找,會發現他更多的東西。

  算是小練習,去尋找那些背後的故事。

  總結

  我記得曾經收過這樣的留言:"我是非美術專業出身,有必要去學校素描和色彩這類的不,自我覺得學了應該會進步很快,但是外面的培訓機構不知道咋樣啊?"

  如果你了解會發現不太必要,很多東西可以通過自學完成。培訓班,尤其短期班只是告訴用那些工具該怎麼記錄和描繪。長期的其實才是最必要,短期一般只是應付考試而已。

  長期的話,最重要是提高眼界,而通過這個如何欣賞。你會發現其實你就在做類似的積累工作。

  可以的話,你完全可以根據你的喜好臨摹一幅你記錄下來的畫作。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