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聊聊在線分享有關的那些事兒

聊聊在線分享有關的那些事兒

   能將日常生活裡的細節提煉出來是一件特別酷的事兒,今天阿裡的同學將我們常見的分享場景做了一份很有意思的研究報告,有序且有趣,希望同學們借此對“用戶在線分享”的行為和心理能有深一層的了解,來漲姿勢咯。

  前段時間,接觸到一個涉及“用戶在線分享”方面內容的項目,大家在前期的討論中,經常會提及一些諸如“人為什麼會在線分享”、“什麼樣的人會在線分享”…等等問題,基於這些疑問,在網上搜羅閱讀了一些機構和個人對於“用戶在線分享”的研究和文章;這裡,結合自己的一些理解,進行簡單的整理。

  [整理的結構,我以5個W和1個H為線索,分別回答“人為什麼會在線分享”(why)、“在線分享者都是那些人?”(who)、“如何更有效的分享?”(how)、“在何時在線分享”(when)、“在何地在線分享”(where)、“在線分享怎樣的內容”(what)這6個問題]

  Why —— 人為什麼會在線分享?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下圖),每個人自下而上都有對“生理、安全、愛和歸屬、尊重、自我實現”5種層次的需求,並且,人們只有對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才會追求更高一層級的需求;而“分享”就是人在得到“生理、安全”這兩種層次需求的滿足後,進而追求其它三種更高層次需求時所表現的一種行為。

聊聊在線分享有關的那些事兒 三聯

  早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還沒有出現之前,人們早已通過面對面的交談、信件、公眾表演等方式去分享,以去獲得愛和歸屬感、獲得尊重和實現自我;而在互聯網、社交媒體和個人移動終端興起之後,使得分享無論從其方式、能達到的廣度、都有了質的飛越;人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很方便的把自己想要分享的內容,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瞬間傳遍全球;同時,還能足不出戶,以最快的時間了解到相隔千裡外的朋友的分享,這些優勢,讓在線分享被越來越多的被人接受,但究其本源,在線分享依然是為了滿足自己更高層次的需求,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再具體一些,還可以將這些高層次的需求分成5類(在線分享的5種主要動機):

  動機一:標榜自我

  標榜自我的動機,指分享著期望通過分享,給自己標榜具有某種特質的形象,讓別人覺得ta是個有趣的/熱心的/沉穩的/….的人,並以此為目標,有目的的分享某些類型的信息,比如通過在好友圈裡曬自己新買的iPwhone6的開箱照,標榜自己是個走在時尚科技前沿的人(或土豪);通過分享自己旅行的照片,標榜自己是個積極生活的人(或土豪);通過分享自己享受美食的照片,標榜自己是個美食家(或土豪)。

  動機二:拓展/維持關系

  拓展/維持關系的動機,是指分享者有目的的分享內容,以達到維持舊有的關系或拓展新的關系的目的,比如在分享一個話題後,去@可能會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或是通過分享一個有爭議性的話題,並期望有更多的人對此有所關注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動機三:利他

  利他是出於自覺自願的一種親社會行為,以利他為動機的分享行為,是通過分享有價值或有趣的信息給其它人,以期望自己的分享能給其他人帶來幫助或快樂,我們常看到的一些朋友分享的“生活小竅門”或是“搞笑段子”,常是出於利他動機的分享。

  動機四:呼吁或倡導

  呼吁或倡導的動機,是指分享者通過分享包含自己相應態度(支持或反對)的某種觀點、某個事件、某項活動,並呼吁或倡導其它人能跟自己一起對這些觀點、事件或活動保持相同的態度或行動,比如微博種常見的某些公益活動的宣傳呼吁,某些時下熱點事件的評論等等。

  動機五: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與標榜自我類似,都是一種對自我行為意義的定義,不同的是,自我標榜面向的對象是其它人,而自我實現面向的對象是自己,簡單講,當一個人完成了一件能讓自己覺得自己的潛力得到發揮,或是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的事(可能在外人看來只是件小事)時,他在某些方面,感到了存在感…融入感..成就感或其它感覺,實現了自己對自己的標榜(即自我實現),具體到分享的內容方面,可能是一句莫名奇妙的感慨,也可能是一張莫名奇妙的圖片,重要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通過分享內容是否能向自己標榜一個預期的自己。

  Who —— 在線分享者類型?

  從上面提到的分享動機、以及分享內容類型上劃分,可以將在線分享者劃分成以下6種類型:

  類型一:利他主義者

  利他主義類型的分享者,他們希望通過分享去幫助其它人,這種人更熱心、更樂於幫助人;產生利他行為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一個人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或是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比較積極時,更容易有利他行為;或者當做錯事情事,為了尋求補償心理和降低壓力,也會更容易產生利他行為;再或者與他人對某件事情的價值觀、興趣相同事,也更容易產生利他行為;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利他行為與個體責任感的高低成正比。

  類型二:專業權威

  “專業權威”類型的分享者,並不一定真的是某一專業的權威,但他們往往在某一領域具有專業的知識或技能,在分享中,他們希望通過對所屬領域內容較為專業的分享向其它人標榜自己的專業形象,國內問答論壇“知乎”的slogan是“明白人說新鮮事”,“明白人”就是這類“專業權威”。

  類型三: “嬉皮士”

  在研究中,這一類人被稱為“hipsters”,hipsters在詞典中的翻譯是“趕時髦的人,潮人,消息靈通的人”;“專業權威”類似,“嬉皮士”型的分享者也是根據其分享動機和分享內容類型劃分的,不同的是,“嬉皮士”不在意分享的內容是否是專業知識,他們更多的是對最新的,流行的,好玩的信息,以此標榜自己年輕、活躍、走在流行前沿的形象。

  類型四:“尋求認同者”

  boomerangs在詞典中的翻譯是“回力镖;自作自受,自食其果”,我覺得這個詞應該是取的“回力镖”的解釋,隱喻那種分享信息是為了得到反饋和認同的人,就像扔出回力標為了等到它最後返回手中,因此我將這類人,稱作“尋求認同者”,這類人分享內容,是為了能得到其它人的回應和認同,並根據回應強化自己對某些事的看法或認知;一旦沒有收到反饋或是沒有得到認同,他們則會覺得沒有存在感。

  類型五:“社交者”

  “社交者”是指那些以社交為分享目的的人,對於這些人來說,分享只是一種手段,分享的話題同樣無足輕重,只要這些話題能夠幫助他們與現在的朋友保持聯系,或是幫他認識一些新的朋友,那他的分享就是有意義的。

  類型六:“挑選者”

  “挑選者”是根據分享內容的方式和動機劃分的一類人群,挑選者是群完美主義者,他們會花大量的精力去精挑細選要分享的內容(類似“花瓣”中的分享者),並且希望這些內容,只分享給那些他們認為與之相關的人,這樣的分享才是有意義的。

  How —— 如何去分享?

  分享本身不是什麼技術活,但如何能讓你的分享一呼百應,好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