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以“社會化設計”為中心 增強用戶間的交互體驗

以“社會化設計”為中心 增強用戶間的交互體驗

  社交媒體應該是用戶體驗的重要部分,而很多網站將其作為附屬物被隨意添加到某一個網頁中。如何在產品設計中更好地利用社交媒體,提高用戶體驗,從而贏取更高的商業價值呢?英國網頁設計公司Headscape創始人Paul Boag針對該問題發表了一篇博文《Social Media Is A Part Of The User Experience》,CSDN對該文進行了編譯,內容如下:

  一般,我們都把社交媒體歸為市場人員的工作范圍。確實,社交媒體並非我們的職責范圍——我們構建網站,但不會參與市場活動。這個觀點真的合理嗎?社交媒體難道真的是其他某些人的職責嗎?

  依我看來,社交媒體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因為社交媒體是用戶體驗的一部分,而我們是用戶體驗設計師。用戶體驗並不會僅僅發生於某一單一渠道(如某一個網站或某一個Facebook頁面)。用戶在多個渠道中切換,所有這些渠道都應具有統一的用戶體驗。

  此時,在整合各種與用戶交流的渠道時,我們做得很失敗。雖然大部分社交媒體很好地帶動了網站的流量,但很少有網站能從中得到同等水平的收益。

  作為Web設計師,我們在考慮社交媒體時,僅停留在每個頁面底部都加上一個“分享”按鈕,而很少有超越。

  超越“分享”

  最近,我為未來的旅行訂閱了一些旅行保險。在線填寫表單時,我發現了一個“分享該頁面”按鈕。用戶為什麼要分享這個旅行保險表單呢?即便他們分享了,他們的朋友會看到它嗎?當然不能。

以“社會化設計”為中心 增強用戶間的交互體驗 三聯教程

  用戶會分享這個旅行保險單嗎?

  這裡的問題在於這個“分享”選項被隨意應用於整個網站中。而沒有考慮它的真實目的。很明顯,這可能是由於技術方面的限制。但如果在技術上更容易實現的話,就沒有理由再在用戶體驗上進行折衷了。

  現在與我以前訪問的一個關於環境的網站作個對比。在該環境網站中我讀到一篇博文,我驚奇地發現了一個事實:

  “根據歐盟的指導方針,僅有居住在中國的5600000名城市居民正在呼吸安全的空氣。”

  這是一條非常值得分享的信息,作者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作者將這條內容凸現出來,而不是被埋沒在文字丟裡。在這條引用下面直接加了一個選項,便於將它分享給我在Facebook上的朋友。

  ● 特殊性。它被標識為特殊的、值得分享的內容,而沒有放置一個籠統的“分享該頁”按鈕。

  ● 易分享。與Steve Krug的《Don’t make me think》一書中的觀點一致,該網站告訴用戶分享什麼,並使分享過程十分簡單,只需點擊一下按鈕即可。

  這是一種思想,我們應該把它應用到“分享”鏈接中。當然,我們不僅僅要關注這些鏈接,還要關注“關注我們”按鈕。

  我為什麼要關注你?

  此外,一般涉及到“關注我們”按鈕,很多設計優秀的網站好像都放棄了這些用戶界面設計原則。

  以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為例。我想買一部數碼單反照相機,但來到這個網站後,我首先看到的是“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按鈕。這個按鈕依據Facebook的品牌風格設計,而非該網站的設計風格,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

  有時,“關注我們”圖標可能會把用戶的注意力從主要任務中引開

  依我的看法,這個按鈕在這裡是一個干擾因素。我來這個網站是為了購買相機,而非在Facebook上關注銷售商。這一“呼吁行動”分散了我完成任務的注意力,也打亂了網站賺錢的商業目的。

  最後我完成了此次購買,並在最後的“謝謝購買”頁面中看到了一個“繼續購買”的選項。誰還會再單擊這個鏈接?我為什麼要繼續購買?我剛剛完成了購買,我為什麼要重新開始呢?

  不應該出現這個多余的鏈接,現在是時候讓用戶“關注我們”了。我已經達到了我的目的,網站也實現了主要的商業目的。所以現在是第二次“呼吁行動”的絕佳機會。

  如果給我一個合適的關注他們的理由,這一“請求”將會變得很強大。有很多名人、著名品牌等等請我關注他們,我為什麼要關注這個電子商務網站呢?關注它,能給我帶來什麼?

  不要簡單的請用戶“關注我們”,應該稍加修飾,比如:

  “獲得更多關於新相機的使用建議,請關注我們。”

  這樣我可能會更傾向於關注他們。

  其實除了“關注我們”和“分享”按鈕外,並不缺少好的方法幫我們把網站與社交媒體聯系起來。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都提供了強大的API,他們也提供了一些很容易使用的小工具。

  超越“分享”與“關注”

  在我們網站上完美使用社交媒體,並不存在技術上的挑戰與高昂的花費。所有主要的社交媒體都在竭力使這一切變得簡單。

  例如,Twitter提供的@anywhere服務,為我們的網站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而這些對技術能力沒有任何要求。包含以下幾個功能選項:

  ● 將網站上Twitter的用戶名自動轉換成鏈接;

  ● 提供懸浮框,顯示用戶的信息;

  ● 直接來自你網站的Tweet;

  ● 在你網站中插入Tweet,與你將在Youtube視頻中插入的Tweet相同。

  Twitter提供了一系列與你網站整合的方法。我最喜歡的是Twitte的懸浮卡片

  Facebook提供了更容易實現的社交插件,包括:

  ● 由Facebook控制的評論系統;

  ● 活躍的Feed,允許用戶看到他的朋友在你網站上所做的事;

  ● 推薦插件,針對你網站上的頁面,向用戶提供他們可能會喜歡的個性化建議;

  ● Live Stream,在現場活動中,用戶可以時時在你網站上分享評論;

  ● 注冊插件,允許用戶使用他們的Facebook帳號輕松登錄你的網站。

  很多工具往往會整合多個社交媒體,而非某一個

  有這麼多可用的工具幫助我們增加社交功能,我們沒理由不用它們。而把這些基本的工具添加到我們網站上只是一個開始。我認為社交媒體真正的作用才剛剛開啟。

  社會化設計

  在Facebook,他們有一種說法叫“社會化設計”。這表明了他們的工作責任:把社會化作為任何所做事情的核心。對他們來說,他們的網絡服務不僅僅針對用戶產生的內容,更注重用戶間的交互。

  我認為這個原則不僅僅應用於社交網站,也應該應用到其他類型網站中。我們都是社會動物。我們的很多行為和決定做出往往取決於其他人。這在市場領域很好理解,我們應該把這些著重應用於Web設計中。

  當我們考慮是否買或買一輛什麼車,出去到哪裡吃飯,以及把我們的孩子送到哪個學校時,我們都喜歡先征求朋友的意見。

  線上也是,我們是社會生物。當在Amazon上購買商品時,相比於產品的官方描述,我們更重視評論。同樣的,當看到以前很多人都完成了“呼吁行動”,我們也會照著做。

  當它開始售賣時,我們更注重用戶的評論而非促銷信息

  對人性中的社交部分加以利用的探索才剛剛開始。例如,雖然向用戶提供其他購買者的評論很好,但如果把可信任朋友(比如,在Facebook上的朋友)的評論放在頂部,收到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來自陌生人的評論是一回事,來自朋友的評論又是另一回事。

  還記得我上文提到的那個關於環境的網站嗎?如果允許我把那條特殊的引用分享給我的朋友,這將太棒了。但如果下面的分享按鈕提示我的一些朋友已經將這條引用分享到他們的社交網絡中了,那我將更樂意分享這條鏈接。我相信我朋友的判斷。如果他們分享了這條引用,它一定是值得分享的。

  如果我看見我的某個朋友分享了某條Twitter信息,我更可能做相同的事

  一些網站已經開始利用我們的朋友圈。比如Etsy,它是一家出售手工制品的公司。通過它的網站,你可以登錄到Facebook。它會基於你朋友的愛好向他們推薦合適的商品。雖然推薦並不完美,但針對那種“適合他的禮物”、“適合她的禮物”寬泛的建議,它已經很強大了。

  Etsy利用Facebook來為你的朋友推薦禮物

  聯想片刻,如果Etsy並未停留在這裡。如果利用Facebook的數據確定了他們所賣產品之間的差異。利用這些信息,不僅僅可以提高用戶體驗,還可以推薦未來的產品。社交化設計有潛力改變整個商業的方向。

  這並不限制於電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