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從產品方案與設計 解析過度設計的判定原則

從產品方案與設計 解析過度設計的判定原則

  概念

  過度設計,從產品方案與設計上來講,指盲目滿足用戶需求,極度追求用戶體驗,最後導致需求未果,產品可用性下降。主要表現在機械粗魯地添加功能,造成產品設計路徑壞死,功能堆積、復雜、重復和冗余。

  說易行難。甲說這是「過度設計」,乙卻認為大大方便了用戶。一套判定原則顯得有必要。

  判定原則

  設計路徑壞死

  從天而降(上級要求、用戶要求、突發奇想等),不遵循可用性原則,也無推斷邏輯,無理由。設計的邏輯路徑無法復用,它的「成功」不可復制。最常見的代言詞是「方便」。比如,在這加一個按鈕方便用戶,那麼在那加個按鈕也「方便」。

  功能堆積與復雜

  羅列,有一個擺一個;無意義分組,比如時間、大小,而不是按照內在關聯。

  功能重復與冗余

  無規律地重復;多余,導致該功能或(和)正統功能對用戶失去價值。

  案例

  例一:QQ 自動回復的「不再提醒」

從產品方案與設計 解析過度設計的判定原則 三聯

  QQ 自動回復

  如上圖,提示狀態的方式有三:

  用戶頭像圖標。弱提示

  內文頂部。強提示,無法清屏,可以關閉

  對話響應。強提示,可以自定義提示內容,可以關閉

  以「忙碌」為例,分析用戶的使用場景:

  用戶確實在忙,無暇聊天

  用戶故意為之,避免 1) 他人打擾 2) 某些人打擾

  用戶無心造成(比如:忘記恢復「在線」,或「切換狀態選項」導致)

  對於場景1和2-1,如何用力提示依然不可能進行持續對話;只有在場景2-2和3的情況下,才會觸發「不再提醒」。

  可見,添加這個功能缺乏深層考慮:忽略了容錯原則,只是生硬地堆積在產品上。不僅與已有功能重復,還導致正統的頭像圖標和內文頂部提示相對弱化。我們來揣測一下它的設計過程:用戶在場景2-2和3的情況下嫌自動提示煩,想要一個「別老是提示」的功能,於是有了它。

  用戶需求和用戶要求(某功能)截然不同——而後者正是造成過度設計的首要因素。

  繼續思考。自動回復可以做兩件事:一、提示狀態,二、提示自定義信息。前者聊天窗口已經做得相當漂亮;那麼後者,真的需要自定義內容?我認為兩個地方有必要:

  客服類。忙碌時能給出導航文字,比如賣家。最好一打開聊天窗口就顯示。

  機器人。不解釋。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限制自動回復,最彪悍的辦法是剔除之,最現實的辦法是默認不再勾選「自動回復」,誰想用誰用,作為過渡階段的權衡之計。

  例2:豆瓣 FM 的「扔進垃圾桶」

豆瓣 FM 公共兆赫

  豆瓣 FM 公共兆赫

  上面來自《豆瓣 FM 手冊》裡的描述,請鎖定到「不僅……也」這句。看來,公共兆赫並不是真正「公共」的,只是以曲目的表現形式劃分頻道,而非完全區別於私人兆赫。由此可見,不允許把公共兆赫的曲目扔進垃圾桶實屬過度設計。

  咳咳,「桶」字在不同的地方還寫成了「筒」。

  結尾

  此外,QQ 聊天窗口下方的「關閉」按鈕也屬於過度設計。鑒於篇幅以及理論起來打字不如口快,更鑒於我只是一名用戶,便不展開描述。

  人人都開始追求完美的用戶體驗——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揮舞著這該死的四字旗幟之人,已然草木皆兵——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太敏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過度設計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培養了錯誤的用戶習慣,並且這一過程,不可逆」。

  好用的產品大都相似;不好用的產品,各有各的不好。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