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下一代網頁:HTML5或將成未來網頁新標准

下一代網頁:HTML5或將成未來網頁新標准

  借助日益強大的HTML5,網頁將實現越來越多的功能。這場變革正在加速到來。

  Flash投降了。

  我們說的是在移動互聯網上。Flash的專利持有者Adobe公司—沒錯,就是那家發明了著名的PhotoShop軟件的公司,在上周宣布了一個消息:放棄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對Flash的支持,公司將不會再對此投入任何資源。

  十多年來,Flash一直是網頁在展示多媒體內容時的標准格式,它也是Adobe公司除PhotoShop等產品以外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 Flash動畫曾經風靡一時,用Flash制作的網絡廣告至今還隨處可見。還有上傳到Youtube的那些視頻,在早期絕大多數都是Flash格式。

  這項技術的興起源自1990年代中後期的浏覽器大戰。當時,網景和微軟都憑借各自的浏覽器爭奪市場,但激烈的競爭卻導致網絡內容發布商遭遇了不同浏覽器間的兼容問題:為了超越對手,網景和微軟都在自己的浏覽器中整合了專有技術,“擴展”原有的技術標准,以便讓網站在終端用戶面前顯得有所不同。結果造成了各個浏覽器中的效果不一,給網站開發者和用戶帶來了困惑。

  一家名為Macromedia的公司發現了這樣的機遇,開發了Flash,後來它們被Adobe所收購。Flash從誕生之日起,就以一個統一解決方案的面貌出現,被廣泛應用到了網頁和網絡多媒體的制作上,使網頁變得豐富多彩,不再只是單調的不同粗細、不同大小的文字或者圖片,並且當時鮮有能與 Flash匹敵的同類技術。

  但技術的洪流總是滾滾向前的。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當移動設備也成為上網和娛樂的主流設備時,Flash的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比如它太耗電了,而手機和平板電腦最重要的就是足夠的電力續航時間,另外,Flash還會占用太多寶貴的移動設備內存資源。但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商業策略上,Adobe都不會主動改變這種局面,畢竟沒有哪家公司願意打破自己穩賺不賠的商業模式。

  那些需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爭奪話語權的大公司們—蘋果、Google和微軟,就不這麼想了。2010年2月起,隨著iPad的推出,蘋果率先宣布了 Flash在移動設備上的死刑,轉而支持新的網頁格式;緊隨其後的是Google和微軟:Chrome浏覽器全面轉向新的網頁格式,甚至專門推出采用新技術的網頁程序商店;在微軟下一代操作系統的浏覽器界面中,也不會再支持那些需要安裝特定插件才能運行的技術,包括Flash。

  他們新的支持對象共同指向了HTML5。現在,隨著Adobe在移動設備上對Flash的主動放棄—甚至連Adobe自己都推出了基於HTML5的開發工具“Edge”,HTML5離成為未來網頁新標准的那一天也就越來越近了。

  一個很直觀的解釋是,HTML5就是網頁通用技術標准HTML的第五版,與上一代HTML相比,它為開發者們提供了一個完整平台,不需要借助任何插件。除了最基礎的音頻和視頻以外,它還支持更多交互功能,以及多線程處理等全新特征。正是這些特征,使在網頁上實現大型程序的一般的復雜效果成為了可能。它不僅有利於開發,也有利於維護。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它也表現得比Flash更高效、更節省電力。已故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就曾提到,用Flash觀看視頻的耗電量幾乎是用HTML5觀看視頻的兩倍。

  開發者對HTML5可以跨平台開發的優點也大為追捧,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利用這一技術為各種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PC開發完全兼容的產品,不用專門針對特定硬件或在線商店進行修改。無論是蘋果iOS、Google Android還是微軟Windows Phone,甚至是沒落的黑莓手機操作系統也無妨,用戶只要打開浏覽器就能使用程序。這使得開發者們可以在最大范圍內推廣自己的產品。

  百納信息公司CTO劉鐵鋒甚至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從技術上看HTML5已經具備了取代Flash的能力,在3D圖形的繪制上還可以做得更好。百納信息公司是HTML5技術的堅定支持者,它現在最知名的產品是海豚浏覽器。

  根據跟蹤互聯網技術的科技博客binvisions.com的統計,2011年第三季度最受歡迎的100個網站中,有34%采用了HTML5。技術職位網站Dice.com稱,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人事經理對HTML5技術人才的簡歷搜索量翻了一番多。

  移動廣告公司InMobi Mobile Insights副總裁詹姆斯·蘭伯蒂(James Lamberti)透露,2011年9月,美國使用HTML5技術制作廣告的大型廣告商數量已經從1月時的62家增加至250家。

  看起來HTML5的大潮有點勢不可擋,不過有人提醒我們應該打住了,因為更令人好奇的是,何時可以全面擁抱漂亮的HTML5網頁呢?

  話題又回到了那些大公司身上。實際上Adobe公司一直在抱怨,蘋果、Google和微軟之所以計劃遠離Flash,更多的是出於商業立場而不是技術問題。從這些大公司轉向HTML5的形形色色的動機上看,這多少也有些道理。

  蘋果在支持HTML5一事上一直有所保留。比如在為iPhone開發基於HTML5的應用時,開發者們眼下還無法調用攝像頭、陀螺儀等功能,而只有在開發App版本時才能獲得完整支持。這是因為AppStore一直是蘋果商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HTML5卻鼓勵在網頁上直接開發應用。

  2011年6月,老牌英國財經媒體《金融時報》由於不滿AppStore中的新政策,撤下了自己的付費應用,改由網頁進行推廣。三個月之後,網頁客戶端FT.co累計達到了20萬的下載量,並且其中有15%的付費用戶。盡管這並不是一個普遍的例子,它暫時也還沒有威脅到蘋果,不過蘋果並不希望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

  在Google,情況也很復雜。這家公司的移動戰略還有些模糊,除了用於筆記本的Chrome操作系統之外,還有炙手可熱的手機操作系統 Android。前者的應用依賴網頁,Google甚至為此推出了不安裝任何軟件、只有一個浏覽器的Chrome上網本,但後者則更接近蘋果模式,視 App為主流。因此,盡管Google已經宣布支持HTML5,但也希望將它的發展完全納入自己的軌道中。

  至於微軟,雖然在IE9和IE10浏覽器中,都部分加入了對HTML5的支持,但這家公司也有計劃對SliverLight進行推廣,這是微軟自己的新型網頁開發技術。如果全面支持HTML5,那麼未來將會降低SilverLight的市場份額。

  這些大公司各懷鬼胎,對HTML5的支持程度也並非達到百分之百,因此由多家公司組成的HTML5陣營,至今沒有形成統一標准。僅以對視頻的支持為例,一方是支持H.264編碼格式的蘋果,另一方則是支持WebM的Google和浏覽器公司Firefox、Opera,微軟則干脆當起了牆頭草。這種技術陣營分散、對開發者的支持不足的局面,導致大部分HTML5應用遭遇啟動速度過慢、體驗不佳等種種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正在嘗試將App、普通網頁和HTML5同時融入到產品中,這幾乎就是應對未來趨勢的最安全的方式。在熱門應用“航班管家” 裡,關鍵的機票查詢和航班動態功能直接在App上實現,地圖和酒店查詢則采取了內嵌的普通web網頁,而按照他們的最新計劃,未來的社區服務將會采用 HTML5技術進行開發。這種暫時將HTML5“打包”進App,為跨平台和更豐富的功能做准備的方法,已經被為數不少的開發者采用。

  畢竟誰也不願錯過可以讓網頁變得更加豐富,並且可以跨平台開發的HTML5。除了Adobe的主動投降以外,他們還迎來了一個更強大的生力軍— Facebook。11月9日,Facebook宣布收購HTML5程序分銷平台公司Strobe。它還在10月份剛剛推出了iPad客戶端軟件,支持 HTML5網頁開發技術。

  讓我們把目光再次轉到十七年前,當微軟的比爾·蓋茨看到網景浏覽器輕易占領90%的用戶桌面之後,全力驅動公司投入了IE浏覽器的開發,這一決策使微軟依靠操作系統和浏覽器統治了PC市場。到今天,浏覽器公司們同樣野心勃勃,希望把各種程序—包括操作系統直接搬到網頁上來使用,而HTML5成為了它們最重要的籌碼。

  歷史總是這樣,不可避免的出現輪回。現在,又到了新一代粉墨登場的時間。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