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直到現在,人們已漸漸地明白,設計是為人,而非產品或金錢,慢慢地明白了設計的這種人文精神。
而如何使中國的設計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這是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中國的本土文化是什麼?是儒學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化,這些文化隨著具體的事物通過視覺表現出來,如國畫、書法、易經、禅學、五行八卦等等。民間有剪紙、泥塑、木版年畫等,這就是一種文化,是現代設計在中國急需的養科。
俗語說:“根深才能葉茂”,中國目前的設計借鑒甚至抄襲西方的很多,這只是一種盲目的拿來主義,我們可以學習西方先進的現代的設計觀念,而無需從形式上去照搬,這種照搬只會越來越失卻本土自己的東西,跟著別人的步伐走。
我們一直鼓吹要和西方接軌甚至對話,這種接軌是要求有自己的東西,本土的文化內涵在裡頭,否則只是東施效颦,讓別人恥笑而已。
香港的著名設計師靳埭強之所以走向成功,不僅因為他有一流的設計意識和頭腦,也由於他在設計中加入了許多很中國化的東西,如中國古錢幣、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他很聰明,很懂得如何將浸淫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加入一些現代的調味劑呈現出來。他就這樣一步步地跨向了世紀一流平面設計大師的行列。
另一方面,中國化的東西更能使人感到一份親切,一份自豪,更有一種國人的設計文化。在20世紀前的歐美,沒有一個藝術家會在畫布上留出這麼大的空白,然而,傳統的中國畫家們都把這片空白看作讓人發揮想象的依據,中國的哲學就是強凋的萬物變化不定。每當我在尋找這種契合點時,看到日本的設計作品,特別親切,覺得自己找到了,找到有深刻理性的感性作品。古代日本是自然崇拜。一千年前文化借鑒中包括佛教、漢字書寫體系和中國唐朝的藝術和建築。日本的藝術既可能簡樸,也可能繁復,既嚴肅又是誕,既有楚楚動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現實主義精神,這就是東西方交融,不正是我們要尋找的嗎?從日本的設計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種靜、虛、空靈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東方式的抽象。日本很多自稱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實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而中國當代的設計為什麼還不及日本呢?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很多方面,但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作品本身的文化內涵,如今的中國設計師可能過多地強調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設計作品本身應透露出來的內容和意境。
我一直深信,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更能讓人回味,讓人感到一種深度,感覺到設計的這種人文精神。
用一位美國設計師普羅斯說過的話來結束本文吧:“人們總以為設計有三維:美學、技術和經濟,然而更重要是第四維: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