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色彩對比教程

色彩對比教程

  【譯者的話】 對於設計人員來說,色彩就象一個難以捉摸的情人。從本質上來說,所有的色彩總是與其它色彩一起呈現而不會單獨存在。而不同的色彩對比能夠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了解一些基本的色彩對比原理,對於我們在設計中選擇顏色及顏色的把握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本文摘自Michael Freeman 所著《 Digital Photography Expert: Colour 》一書

  當我們處理顏色時,有一系列現象會與視覺大腦皮層聯系起來,這種聯系對於顏色是否協調理論有著重要的意義——你也可以將這些理論應用在你的圖片 上。其中涉及到兩種最重要的對比:連續對比( successive contrast )及同時對比( simultaneous contrast )。連續對比是由法國科學家米 歇·歐仁·謝弗勒爾( Michel Eugène Chevreul )在 19 世紀 20 年代所發現的。連續對比也稱作“後象”( after-image ),因為我們的眼睛在看完一種強烈的顏色之後,我們的眼睛會出現另一種相反色相的顏色。在下圖中,當你盯著左邊有紅色圓圈,將注意力放在中間的那個十字標 志的地方一分鐘,然後快速將眼睛轉到右邊白色的區域裡的十字標志處的地方。你會“看到”另一種不同顏色的圓圈——藍綠色(如果你在看完紅色後立即緊閉雙 眼,也會出現這種現象)。這種“後象”現象是眼睛及大腦的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如果你注視一種強烈的顏色時間越久,這種現象就會越明顯。這種連續對比的特點 在於後象中的顏色總是原來那些圓圈上色相的補色。

  我們盯著左邊方框中間的十字的地方至少半分鐘後,然後快速轉向右邊白色的背景,你會看到什麼?

  連續對比

  連續對比與同時對比原理相似,但會較遲才產生。就是說,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種強烈顏色後,眼睛會產生這種顏色的補色,但卻是在過一段時間才發 生。比如,你盯著下圖紅色圓圈中心點至少半分鐘,然後立即將視線轉到旁邊空白地方的中心點,你會看到一個逐漸出現的後象,它的顏色是青色。如果這個圓圈是 綠色(你可以在 Photoshop 裡自己嘗試一下),那後象的顏色就會是紅紫色。

  同時對比

  與連續對比緊密相關聯的是同時對比,指的是一種顏色與另一種顏色相並列時,在觀看其中一種顏色時會出現相鄰顏色淡淡的補色的效果。特別是在一種 中性色與一種強而單純的顏色並列時效果更明顯,如下圖所示。換句話說,一塊灰色的色塊在另一種單純的背景顏色下會使到這塊灰色的色塊呈現一層背景的補色。 就算兩種不是互為補色也會產生這種效果,只是效果沒有這麼強烈而已。

  在視覺效果中其中一個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效果就是我們的眼睛在看一種強烈的顏色後在其旁邊眼睛會出現其補色。最經典的證明就是一個中灰色色塊被 一種強有力的顏色包圍時,灰色塊上會出現一層背景顏色的補色的感覺。灰色被紅色包圍時會顯得有青色籠罩在它上面。這種現象在非中性的顏色區域裡也會發現, 如紫紅與紫色配對時,中間的正方形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這是在實際應用中的一個 同時對比例子。斗篷上的銀飾與布料產生了不同的對比(原圖為紅色)

  樸金耶位移 (Purkinje shift )

  這個名字來自一名波希米亞的心理學家在 1825 年所觀察到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黃昏時,當眼睛的暗視系統(對光反應感覺遲鈍)開始工作時,而這時在眼睛的適光系統中的顏色感應圓錐細胞仍可以 辨別顏色。適光系統對較長的波長有著更強的敏感性(如紅及黃),而暗視系統則對波長較短的顏色(如藍及綠)敏感性更強。因此在黃昏時,眼睛所看到的紅與黃 比原來它們本身的顏色會顯得更深一些,而藍色及綠色則會顯得更亮一些。

  貝措爾德效應 (Bezold effect )

  顏色的影像與同時對比有關,但其相反的效應,則是由一名德國氣象學家威廉·凡· 貝措爾德( Wilhelm von Bezold )觀察所得。這種效應屬於一種色彩同化,在這種效應中,由色彩學家 Josef Albers 通過紅磚上的兩張相似照片而得到證實,在下圖中,淺色(白色的泥灰)使到紅磚看起來更明亮,而在黑色的泥灰圖片中則使到紅磚顯得更暗一些。這是一種視覺的 混色效應產生的現象。

  色彩振動

  振動是顏色閃爍效應中的一員,在上個世紀 60 年代當光效應藝術( Op Art )深受歡迎時這種效應曾風光一時。特別是 Bridget Riley 及 Vasarely 等藝術家的作品。通過對一組線、點及圖案的排列可以在產生一種動感的視覺效應。同時,當你長時間觀察這些圖片時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正如藝術歷史學家 Ernst Gombrich 所寫到:“我很佩服這些作品的創造性,也很享受其中的樂趣,我也知道如果他們被排斥在主流藝術之外,那這些藝術家是不應該受到譴責的。”

  振動效應發生在兩種對比強烈的顏色邊緣上,這兩種顏色色相有著強烈對比但在明度上卻很接近。紅色是最容易產生這種現象的顏色,因為其色彩明艷,明度適中,如在下圖所示,所產生的效應是很強烈的。

  在一些自然圖案上可以應用振動效應,如下圖將斑馬的黑色斑線應用紅、綠、藍三原色。如果白色的區域變成灰色,這種視覺上的振動會更加明顯。

  邊界消失效應

  這是與振動效應相反的另一種效應。在這種效應中,明度相似但不同色相的顏色使到其交接邊緣似乎消失了,或者難以辯認。就象藍天上不同的白雲及烏雲堆積起來時所看到的現象——天空與雲層的中間交接似乎融為一體。

  色彩誤差效應

  這種效應與同時對比的效應有些相似,強烈的顏色對比使到同一種顏色呈現不同的感覺。在下面的左圖中,我們的眼睛覺得上下兩個淺藍的區域顏色並不 一樣(感覺下面的藍色要比上面的藍色要深一些),但一旦將平放的深藍及黃色帶子移開(右圖所示),卻證明了中間的那個淺藍色其實是同一種顏色。

  “龍蝦”效應

  下圖為不同的背景顏色在視覺上所顯示的效應其中一個實際應用。在對象改變時,我們的眼睛總會對某一種實色進行視覺補償。在下述這四個比較極端的 例子中(即背景顏色選擇明度相差最大的幾種顏色來與龍蝦產生對比),我們所看到的龍蝦感覺並不一樣,特別是在綠色背景中(龍蝦顯得更紅),而在紅褐色的背 景中龍蝦顯得沒有這麼紅。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