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著名平面設計師張達利先生訪談 蛻變自己

著名平面設計師張達利先生訪談 蛻變自己

  韓湛寧:張達利先生您好,作為中國著名的設計師,您的設計一直被大家所關注,您能談談您的設計歷程嗎?其中您受誰的影響比較大呢,產生了那些方面影響?

  張達利:我是1983年從蘭州考取西安美術學院裝潢系的,但是真正接受現代的藝術和設計思想是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那時候西安和日本有很多交流,有很多日本的設計和藝術書籍,特別是京都短期藝術大學的九谷正樹來講學等,震動很大,算是思想上真正開始對現代設計的領悟;當時西安有一些留學日本的老師陸續回來,如黨晟,他們也帶來了很多信息,還有陳紹華老師,他當時在西安美術學院的素描教學改革等等,以及他在第六屆全國美展獲獎的作品《綠,來自您的手》等的影響,這些使自己對設計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還有就是從尹定邦、王受之等的很多論著上知道現代設計的發展以及理論等等。

  當時了解什麼是現代設計之後,就覺得在學校很多課程設置是有問題的,同學們就罷課罷考,要求修改課程,這些體現了大家當時的渴望,也體現了我當時的渴望。那個時候算是我設計與藝術生涯的開端。

  韓湛寧:現在深圳很多著名的設計師都來自西安,如陳紹華、韓家英、杜峰松、李克克等都來自西安,是否和您所說的西安當時的環境有關系呢?

  張達利:是這樣的,因為和日本的交流,如很多人去日本留學,以及日本教授來講學,向學校贈送現代藝術與設計的書籍等等,還有以黨晟為代表的日本留學過來的人的影響,促使西安很早就開始接觸現代藝術與設計思潮,包括之前大概是1981、82年期間舉辦的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大展等的影響,所以西安出來很多的設計師。

  韓湛寧:您為什麼來深圳呢,這是不是您人生中的重大轉折?

  張達利:我畢業後就直接來深圳,這是因為深圳迅猛的發展速度以及發達的國際資訊,這些是最有吸引力的。先是在深圳建築設計院,後來1993年和朋友創辦弘宇企業形象設計公司, 1995年改為張達利設計有限公司。

  來深圳的確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盡管在1992年之前沒有參與深圳的設計活動,還是我還是感受深圳的設計氛圍,特別是“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讓我深受影響,之後開始參與深圳的設計活動,1995年深圳平面設計協會成立,有了組織,1996年我成為協會理事,“平面設計在中國96展”眾多的作品入選並獲獎,以及“96展”之後去日本和法國所受到的影響,這些使自己深受鼓舞,從而使設計與自己不可分割,並且朝著這條道路一直前進下去。

  韓湛寧:談談您的作品可以嗎?據我說了解,您的作品好象風格變化非常大,從你早期的《通往中國之路》到中間的《人與自然》一直到最近獲“深圳設計03展”全場大獎的《設計深圳》、系列,是有很驚人的變化,能談談其中的變化嗎?

  張達利:你所說的《通往中國之路》,還有《時間》、《We Meet…》等算是我早期的作品,我自己把它歸為第一個階段,主要用中國傳統的圖象和元素去表現;96展之後去日本和法國的觸動很大,回來後思想上有些改變,之後創作的《人與自然》就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包括那個時期的《深圳精神》、《我愛深圳》,以及《溝通》系列等等,這算我的第二個階段,這個時期我做了很多探索,從概念上到手法上都做了很多嘗試,所以風格變化比較大;從《設計深圳》、《字非字圖非圖》系列開始可以算做我的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現在是剛剛開始。這是我對自己作品的一個新的反思,我在思考中發現,很多的設計師受電腦的制約太多,往往在電腦上來回反復,被電腦的效果所左右,我就決定嘗試拋棄電腦,用手工的方法去做,意念上就是想對文字重新排列,改變文字的閱讀功能,或者說讓文字失去閱讀功能,成為圖象,讓感性的認識大於具體的文字解讀,於是就有了《設計深圳》、《字非字圖非圖》等作品,做出之後,覺得很多意思,也得到大家的認可,很多人看後說:原來海報還可以這樣,獲獎也是一個證明吧。

  韓湛寧:您的作品獲得了很多的國際大獎,其中很多是評審獎,您能談談為什麼嗎?是不是對您的實驗性和探索性進行褒獎呢?

  張達利:我想是吧。我比較注重設計的實驗性和探索性,我是一個不願意重復自己的人,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該怎麼走,我要不斷地拋棄自己,不斷地嘗試新的理念和方法。而設計我認為就是不斷地探索,嘗試和體驗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創新和不斷地否定自己,不怕失敗,才有可能對設計領域、對未來有所貢獻。

  韓湛寧:這應該是您的設計觀點吧?您在設計中最注重什麼?可以談談嗎?

  張達利:我注重設計裡的感性的東西,以及設計師的品位。我認為設計就是要提升品位和品質,對產品、對所有影響社會的東西進行提升,也就是對社會產生影響。對於設計師,我認為重要的是品位,以及他的探索精神。優秀的設計師與普通的設計師的區別就在這裡。

  韓湛寧:您是怎麼對待商業設計的呢?以及您是怎麼處理商業設計和自己的個人創作呢?或者說您是如何將個人創作應用到商業設計之中呢?

  張達利:我認為商業和學術同樣重要,設計師通過學術探索去前進,然後把探索的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的東西,轉化為客戶的產品,這樣就對社會產生影響,這才是設計師最大的功勞。

  一個設計師,你有好的想法就要有效地實施,讓客戶接受,然後把它變為現實。我在設計電視劇《洛神》的畫冊時就是這樣,我把故事情節全部打亂,重新揉造,成為一個感性的東西,讓讀者產生興趣,讓他們渴望去看電視劇。這個想法費了很大的勁和客戶溝通,最後終於說服了客戶,產生了那個冊子,結果他們很滿意,認為這是全新的、沒有設計師敢於這樣去想和做的東西,令人驚喜。和客戶溝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只有多交流,多溝通,才能達成公識,才能做出好東西。

  韓湛寧:您在經營公司之外還經營自己的茶館“新茗堂”,並且把“新茗堂”作為一個文化交流的場所和平台,並且獲得了很大的影響力,您是怎麼一個想法來做的呢?

  張達利:“新茗堂”其實比較早,是在1998年成立的,那時我公司前面有很好的草地和亭子,我就想把那個地方做成一個交流和休閒的地方,就做了茶館,還有一個書廊,和歐寧一起做,完全是興趣,當時類似的場所很少,所以就成為深圳設計和文化界的一個聚集之地,大家經常探討專業的問題,當時也為書廊進書,去香港等地,獲得很多資訊,這些都也對自己產生了影響,2003年在八卦嶺重新開張,也是如此,我不刻意去贏利,我只是喜歡。

  韓湛寧:我看到您近年來開始涉足平面設計之外的領域,如空間、雕塑等等?您是如何看待呢?您的“新茗堂”好象就是自己設計的?

  張達利:做空間和雕塑也是一種嘗試,也是我對自己的突破和對新領域的嘗試。我有機會就一定去嘗試,我喜歡這樣的挑戰。“新茗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給自己一個在空間方面嘗試的機會,把自己的平面上的理念擴展到一個空間之中,很有挑戰性,很多人很喜歡,甚至不少客戶來要求我去為他們做空間設計。

  韓湛寧:這是不是也體現了你曾經談到過的“變色龍”學說,即設計師角色的變換和“融入”呢?

  張達利:是的,我認為設計師需要不停地變換角色,和變色龍變身的效果很相似,就是可以隨時“融入”角色中,又可以隨時抽離,我把這種變換定義為:不斷地蛻變自己。

  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未來的設計是什麼?其實我們一無所知,我們只能不斷地蛻變自己。

  韓湛寧:您如何看待目前深圳的設計現狀?

  張達利:目前深圳的設計現狀有些混亂和無序,行業沒有標准,使客戶沒有參照,沒有辦法去比較,如設計師的水准怎麼界定,設計項目怎麼收費等等,我希望在這些方面有所改進和完善。

  韓湛寧:深圳政府和文化界提出把深圳打造為“設計之都”,您是怎麼認為呢?這一舉動對深圳以及設計本身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張達利:我覺得這個提法非常好,首先說明得到政府的認可,對整體行業和城市本身都有很深遠的意義。但是我認為政府應該有些實際措施去真正為設計,為設計師做些什麼,比如對設計師進行扶持等等。政府需要整體去考慮,創造一個良性的環境,給設計師一個更大的空間去發揮。

  張達利

  生於西安,1987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1995年成立深圳張達利設計有限公司。

  曾獲“首屆華人平面設計大賽”金獎、銀獎、銅獎、評委獎,“平面設計在中國96展”優異獎,香港設計雙年展銅獎、評委獎,日本富山海報展優異獎,波蘭國際電腦設計藝術雙年獎全場大獎,“深圳設計03展”金獎、評審獎、全場大獎等。現為深圳市平面設計師協會副主席。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