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廣告圈得了一種怪病,不過在聊這個病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智力題。
從前有一頭豬,每當它看到天上的鳥兒都會幻想,要是我有一雙翅膀該多好啊。後來有一天,這頭豬不小心闖到了一陣飓風的風口,於是它如願的飛到了天上,那麼請問,這頭豬現在是什麼?
答案是,還是豬。
(二)
這麼簡單的問題,廣告人卻不這麼想。
他們以為這頭豬飛到了天上,就會鳥槍換炮成鳳凰。所以我們會看到如今有一種奇怪的世相,各大廣告人似乎搖身一變,一夜之間都成了娛樂記者、狗仔隊友、花邊社社長,他們日夜潛伏在各大網絡論壇,就為了一件共同的事情——追熱點。
如今大伙追熱點之盛況,不亞於一堆蚊蠅發現了一坨腐肉一哄而上的壯觀場景。
事情的邏輯一般是這樣,只要某某名人放了個屁,無論是在早上八點還是凌晨3點,他們都會爬起來,把這件事情跟自己所服務的品牌扯上點關系,至於是不是真的能扯上點關系並不重要,然後大約花上半小時時間,執行出一張熱點出街稿。
然後你會發現,當一個熱點出鍋之後,前三天會在各大品牌和快消廣告市場廣泛流傳,大約一個星期之後,品牌廣告市場偃旗息鼓,地產廣告圈開始炒冷飯。
不過值得表揚的是,最近地產圈爭了點氣,反應速度明顯提升了幾條街。
(三)
看到這裡一個成熟的廣告人肯定會問,一張稿子從構思到出街只用半小時,會不會時間太倉促而缺乏必要推敲過程?不過你得到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半小時已經很長了,我們要爭取第一個反應,爭取上頭條。面對這樣振振有詞的回答,我相信只要稍微不是那麼資深的廣告人,都會被堵得啞口無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這該死的頭條,竟成了廣告圈的一劑春藥。
(四)
我相信要爭著上頭條這事兒,一定不是汪峰的錯。
那些混跡在廣告圈的假洋鬼子,不都一直自認為混廣告圈就是混演藝圈嗎?只要一夜紅的發紫,從此錦衣玉食呢。
不過頭條這事兒也不是他們的錯,而是這個時代主流價值觀的錯。大家都知道,頭條意味著流量,流量意味著金錢,而金錢和權力,哪樣不是人性的春藥。
難怪這麼多人,對熱點趨之若鹜。
(五)
當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成名,成了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投機就是時代的新常態。所以大媽們都在炒股了,廣告人們都想一夜成名,甲方們也都想借一把熱點的東風……
大媽們最後成了接盤俠,至少沒有危害社會,而當“唯快不破”成了甲方和廣告人們都公認的價值,我們每天除了在各大項目公眾號那幾百點的可憐流量尋找點存在感,還有誰願意去關心價值觀和審美呢?這本該是品牌最應該去關心的兩件事情啊。
可能我們早已忘了,品牌,到底何以成為品牌。
(六)
當我從來都沒有看過可口可樂的廣告,也從來都沒有喝過可樂的時候,我看到的第一支廣告,喝到的第一瓶可口可樂,就是它的品牌。
後來,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好喝的飲料,叫可口可樂。於是我每次出門就買一瓶,它一如既往的口感、令人賞心悅目的包裝、深得我心的廣告表現、以及隨時隨地都能買到的便捷體驗,讓我鐘愛它有二十余年。對於我來說,它不再是一種飲料,而是一直陪伴著我的朋友。
品牌建立,就是人性化的過程。
伴隨著品牌的成長,廣告人就應該踏踏實實干點廣告人應該干的事情,還是那句話,你連型都還沒有,就在這裡轉型學別人追熱點,你知道別人這樣干的原因麼?
(七)
互聯網時代,通過熱點獲得流量不過是要解決一個共同問題,讓大伙兒都知道你這裡有這樣一個產品,除此之外,流量毫無意義。
悲劇的是,往往當你如願獲得了流量,大家都知道了這裡有這個產品,卻讓大家也同時發現,這個產品真的是太他媽爛了。
我們總是習慣捨本逐末。
(八)
這個時候干地產的跳出來了,我們銷售周期很短,你說的這些有卵用?
是的,房子是比快消品還快消的產品,只是人們買房子的決策過程所花銷的時間,可以用掉幾十只避孕套、喝掉上百瓶可樂、干掉上千瓶啤酒……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大的資金投入,早了過了沖動消費的點,你啥破綻人家看不出來?
再或者,你開發完一個項目從此就金盆洗手,還是要換個名字再開發?
(九)
促銷從長久看來對品牌和銷售無益,寫段子和抓著熱點抖機靈對品牌同樣無益。
其實圈子內,也不乏熱點結合得很好的作品。只是假如我們真的執意要全民追熱點,那麼能不能麻煩在以後做稿子的時候,稍微過一過腦子,不要人家離婚了,你還幸災樂禍的要爭著去幫女方打理婚後財產。
起碼至少,你的出街稿不能有錯別字吧。
(十)
這段時間看各路大神追熱點的稿子,看得實在有點想吐了。
幾天前,某車采用弱智的撕逼手段干了一次極其愚蠢的營銷事件,而在同一天,我的老東家、地產廣告界的黃埔軍校又宣布和奧美分家。
而這個時候,我正在祖國東南沿海某個小島的沙灘上,一手拿著酸李子,一手拎著黑啤吹海風。本來想寫一篇游記,但是朋友圈那一堆一堆借勢營銷的稿子散發出的腐朽味,壓得我頓時透不過氣來。
算了,不寫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