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看過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和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開始比較認同於日本對於常用設計的態度。之後又了解了深澤直人、隈研吾、佐籐可士等設計大師的作品和設計思想,從而開始對於從常用設計的角度來思考了設計到底是什麼?而我覺得設計其實是傳達信息,並不是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來吸引人們的注意,而是要滲透到人的生活中去的,成為人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所以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周遭和生活相關的設計,以最平易的方式來探討設計在生活中的本質和內涵。
無印良品的設計就是繼承了這一理念。它的產品價格不高,設計平和且精細,消費者從學生到老人,每個人都不擔心它的風格會讓自己尴尬。這種審美區隔的設計是因為它不試圖讓產品扮演身份識別和審美能力測試的角色,這種理念本身就是還設計一個本來面目——設計是幫助消費者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所以我覺得當設計不背負過多責任的時候,它就可以專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了。由此讓我關注另一個問題:設計要達到目的是什麼?
日本的設計師注重解決日常問題,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好用,而不僅好看就行了。如果設計師有藝術家情結,設計常追求另類或搞怪,與日常生活很難對接,結果一方面設計師的作品無法幫助消費者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消費者始終買不到足夠適合自己的產品。(那麼怎麼好用呢?)所以,深澤直人就提出了“無意識設計”(Without Thought)又稱為“直覺設計”的設計理念。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將人的精神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無意識三層。無意識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根本不會進入意識層面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懼等。
無意識設計就是“將無意識的行動轉化為可見之物”。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舉一個身邊的例子進行分析:經常做飯的人一般都知道,煮米飯時放一些輔料可以使做出的米飯達到意想不到的口味,比如放醋可以使煮出的米飯更加松軟、香嫩,即使大部分人知道這個常識,但是因為一時疏忽仍會有忘 記添加輔料的時候。因此我們需要做一種設計,就是在煮米飯時的一個無意識動作中自動添加相應輔料,而這種設計就稱為“無意識設計”。
“無意識”並不是真的沒有意識去參與,而是我們知道自己需要某些東西,但還沒意識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深澤關注的,正是我們所忽略的有關“無意識”的種種生活細節。深澤用一個簡單的道理向我們闡釋了他設計的思想根源:在發短信的時候,一般人會選擇沿著給盲人專用的道路走,他可以不用眼睛看而不走錯。也就是說,這條黃色的、平時提供給盲人使用的路,又體現了它的新價值。而人走路並不僅僅是兒時學會的一種行為,而是你在走路的時候要看你的腳往哪兒 踩,也就是在尋找你的腳踩的一種價值。所以,上述發短信時循著盲道而行,就是一種尋找價值的連續的行為,而當人、物與環境達到完美和諧的時候,我們說這種行為就找到了一種無意識的有價值的行為。
無意識的設計是一種已存在的感覺,它不會憑空出現,需要我們用豐富的經驗和對細節情感的關注來產生。所以無論從產品設計、平面設計,還是到網頁設計,都應該從問題的根源著手尋求解決的方法。比如扁平化設計可以說是去繁從簡的設計美學。不要以為扁平化只是把立體的設計效果壓扁,事實上,扁平化設計更是功能上的建簡化於與重組。比如,有些天氣方面的應用會使用溫度計的形式來展示氣溫,或者 計算應用仍用計算器的二維形態表現。在應用軟件當中,溫度計的形象則純粹是裝飾性的,而計算器的計算方式也並不是最簡單直接的。相比於擬物化而言,扁平風格的一個優勢就在於它可以更加簡單直接准確的將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來,減少認知障礙。再比如響應式設計。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用戶都擁有了多種終端,台式機、筆記本、手機、平板,能夠適應不同尺寸顯示屏的網頁變成了當下設計的趨勢。這也是通過對於產品和環境的觀察發現的,通過網頁信息要素的重組使其無論在垂直的平板電腦還是智能手機上都能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和信息呈現。
而最終這一設計理念促使我,不能一味的按照我們想要給用戶傳達信息的角度去思考和設計,要知道其實用戶能夠接收到的信息並不是那樣,所以要求我更多的站在用戶的角度,關注細節和情感,尋找有價值的用戶連續行為,為用戶創造好的用戶體驗環境,以最終達到我們設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