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怎樣的UI設計師才真正有“B格”

怎樣的UI設計師才真正有“B格”

   隨著互聯網上的需求越來越多,各類軟件通過與移動設備、PC端、軟硬件的結合讓人們享受到更多的服務。用戶雖然擁有了如此豐富多彩的服務,但一些反人類的界面操作與行為引導讓用戶罵聲連連,享受不到服務給予的舒適感。更多的軟件設計者意識到這一問題,在競爭如此之大的環境下,必須從以“功能”為中心轉變到以“用戶”為中心。

  軟件商真正意識到這點還是從看到了蘋果公司卓越的產品之後才開始的,原來產品可以是這樣的,原來體驗是可以讓人感到舒適,不用去思考的。但是對於解決方案,國內大部分的企業、團隊也只針對表層進行了優化,例如加大對設計人員的招聘、改用了“UI設計師”這個新名詞、籠統的將設計部分為UI設計師與交互設計師兩塊,而UI設計師做的事就是繪制精美的圖標與界面,交互設計師就是將思維導圖優化成有“B格”的“線框圖”,他們稱之為“高保真交互圖”。

  轉變需要深入骨髓,那麼在實際工作中到底如何定義設計師職責,企業、團隊如何挑選合適的設計師為產品服務?

  傳統的“UI設計師”只不過是將“美工”換了一個好聽的名詞而已,這個職位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繪制效果,他們講究界面的美觀度、風格的統一性、效果的呈現。

  而我們都知道一個界面的風格統一可能會導致識別性的降低,就拿iphone的主界面來說,如果他們的圖標全部風格統一(ios8雖然是扁平化風格,但沒有為了扁平而形式化,它一樣會有投影、高光等表達質感的細節),那用戶還如何在第一時間找到想要的服務,但是這一點正是現在“UI設計師”不關心的,他們只研究華麗的效果和美觀度。

  而視覺設計師正是為目前互聯網產品量身定做的職業,視覺設計師研究新的圖形組成方法,圖形界面給用戶的信息反饋與行為引導,例如一個按鈕的圖形設計可以給用戶傳輸信息,告訴他是滑動還是點擊還是按住,從而產生行為引導,所以我將視覺設計歸納到用戶體驗設計中,因為視覺設計通過圖形界面讓用戶體驗到了視覺、觸覺、情感等。

  視覺設計師不僅要對圖形界面進行研究,還需對心理學進行研究與圖形界面進行結合,我們剛講到一個按鈕讓用戶體驗到了三種感官,按鈕的美觀度——視覺,按鈕的操作狀態——行為,按鈕的外觀提示——引導。所以心理學直接影響到這個界面的友好程度。

  用一句話去描述心理學對界面設計的作用就是:讓你的界面成為人們的知心姐妹。所以界面設計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繪畫,而為人們設計出舒適的、自然的、人們需要的界面,這是一項嚴謹而附有理論、數據支撐到輸出、設計的過程,並非藝術家在繪畫中那麼隨性。

  交互設計師則是定義整個產品形態的重要崗位,但是目前大部分工作都被老板和產品經理做掉了,產品經理在考慮做什麼產品才有價值的情況下有時草草的定義了交互的形式。交互設計師有時還受到開發的限制,導致工作的結果因為開發、運維、公司戰略等因素而退讓。

  所以國內大部分交互設計師崗位並不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只是收集公司高層的想法,預估其他部門的條件,最終只是擬定了更好看的產品思維導圖。交互設計不僅需要理清產品的業務邏輯、功能架構,還需要將這一系列重新分析與定義。

  舉個例子:如產品需要有購物車的功能,那麼就會衍生出個人系統,從操作邏輯上來說,用戶便需要登錄後才能使用購物車的功能,按照傳統方法,我們會在界面頭部設計出登錄與注冊的入口,用戶登錄後便會出現購物車的ICON,此時便可以將產品放入購物車內。而專業的交互設計師會發現,並沒有用戶在一進入界面後就會去登錄或者注冊,他們更多的會去浏覽界面內容,這時候他們就並不知道界面會有購物車這個功能,當他們選中商品時,而是提示需要登錄。那麼交互設計師會在界面的入口放置購物車的ICON,不管用戶是登錄狀態還是游客狀態,選中商品後,購物車都會出現購物數量,當用戶進行結算時,如果沒有登錄才會提示登錄,這樣不僅用戶在剛進入到界面中知道有購物車的功能,而且在選購商品後結算時登錄符合用戶行為習慣。如果不這麼做,好像是你在超市選購商品時,必須出示身份證才給你一輛購物車。交互設計師更多的是將需求與開發的思維轉化為清晰的信息架構、符合用戶行為的標准。

  “遇到危險不要喊救命要喊失火了”——七宗罪,交互設計師更多的便要做到提供此類解決方案的工作。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團隊在編織著自己的產品夢,設計決定著產品的性格、魅力與能量,尤其是初創團隊在選擇界面設計師的時候,要更偏向於用戶體驗設計師,挑選那些真正思考如何為人類設計界面的設計師,而並非是一個美術員。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