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台灣一個專業的字體機構@justfont 給同學們介紹字體的性格,全文風趣幽默,而且用的例子都是街頭小巷隨處可見的字體,對字體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當做入門科普文閱讀。
有次在路上跟一個阿姨聊天,聊到了我的工作。我說,我是在網絡上跟人家介紹「字型」的。她說,噢,你是介紹「自行車」的啊?我說,是字的那個字型。
「計算機裡面Word有的那個字型嗎?」「對,招牌上的那個字型。」
要如何把「字型」講到讓人了解是我工作的核心。「字型」充斥我們生活周遭,尤其是招牌、路牌、各色指標,都會用到它。這些貼近生活的字體形形色色,用途各異。探究它們,就是學字型最好的一種入門方式。
但是這種高度可視化、不太好講述的東西,要如何使人理解呢?尤其是中文字體,因為長時間缺乏一貫的、系統性的整理,所以又更難入門了,即便這是我們從小就接觸的一件事情。
試舉一段描述中文字體的說辭:
這個字體特別之處在於中宮緊收,重心較高、整體造型瘦長有腰身,一如傳統的漢字美感。筆畫具有楷書的氣韻,切角的特殊調整也讓它看起來很有精神。
但是這些專有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一個字怎麼也會有腰身呢?黑體怎麼也有楷書氣韻呢?有精神的字又是什麼樣子呢?未免也太專業了吧?
純粹博君一笑。
這些專有名詞是中文字非常重要的幾個概念,與「骨架」特別相關。而我們可以據此判斷一個字體的個性如何。這些概念並非如此難解,且有許多生活化的范例。
接下來下試以字體散步中發現的一些招牌、書封為例簡單介紹:
課題一:形狀
所謂形狀就是根據一個字給你的「完形」印象來看——是寬扁的、方正的或是瘦長的? 因為漢字大多是在框框內造的。怎麼定義框的形狀,字就怎麼生長,也自然會保留框所定義的外形。
例如這個在大龍峒的診所招牌下的字體,就帶有寬扁的印象。
相較於主標題的楷體,下面的字體在完形上是寬扁的長方形。
而這個早餐店招牌,則有瘦長的印象。
直立的長方形字體:
就跟人有高矮胖瘦一樣,字體的完形印象也影響我們對文字「身材」的感覺。
課題二:音量
同樣粗度的小冢黑體 hyper bold 與 Hiragino 黑體 W8,哪一個的視覺沖擊力道比較大呢?這就是「音量」的概念。
同樣粗細,但沖擊的力道不同,一部份是線條造型所致,另一部份是因為黑白空間分布比例不同的關系。
「音量」是一種比喻。一個字給人的視覺沖擊力道越大則越顯眼,就彷佛聲音越大越能引人注意一樣。而字體的顯眼程度來自「滿」的程度,「滿」是比例的概念:黑色比例越大,白色比例越小,看起來就會有滿的感覺。
例如勘亭流就是「滿」的始祖。勘亭流源自日本江戶時代的歌舞伎町。黑色占據絕大部分的空間,只留些關鍵的白色空間讓我們辨認文字的輪廓。我們說這個字的字面滿,就是講它的「黑色空間」分布比例較「白色空間」高出許多。視覺上的「滿」不僅比較吸睛(用我的說法就是音量大),也取高朋滿座、生意興隆的意象。
正宗的勘亭流是這個樣子的,非常華麗,不是章魚小丸子那種油油的勘亭流。
而這個在水餃攤拍到的純手工字體,「音量」就沒有上面例子這麼大。不盡然是因為線條比較細的緣故,也是因為白色空間的分布還是占了視覺上最主要的印象。
△ 音量小、造型特殊的草根手工體
又好比下面這兩個風格一樣(都是顏真卿式楷體),線條粗細度非常接近的「國」字,右邊紅底的「國」字音量還是比較大的,原因也是這個方格內的留白比例比較少的緣故。
粗細接近,但是音量卻不一樣。因為音量取決於黑白空間的比例分布。
總而言之,字面的「滿」相關於一個文字的沖擊程度,與正負空間的比例分配最相關,負空間越少,字看來越滿,沖擊力(音量)可能越大。說到這裡我就想到蘇東坡說過的一句話,似乎也可以用在當代字體設計中。
大字要緊密而無間,小字要寬綽而有余。
課題三:重心
這裡我以書店裡極為常見的字體「小冢黑體」為例。
小冢ゴシック(小冢黑體)以及小冢明朝隨著 Adobe 系列軟件附贈,普及率大增。而且小冢家族都含有五種不同粗細的字體,增加排版的功能性;再加上造型新潮、好看,所以大家都愛用。也因此我們不難在書店中看到以它為標題的雜志與書冊大量出現。
用感覺來形容,重心就是一個字乍看之下最吸引眼睛,視線著落的地帶。以下我們邀請到繁體中文黑體俪黑 Pro 比較一下兩者重心的差異。一般來說,跟人眼的重心位置一樣,漢字的重心一般都會設定在方框中心點偏上的位置。將兩個字體交迭比較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小冢黑體的下盤較寬,俪黑 pro 的肩膀較寬。
小冢黑體較寬的下盤,將視覺平均的重量往下帶;而它在爫的部件也相較長。這兩項因素讓這個字的重心往下帶了。這點也可以看出,重心是平均的概念。
課題四:中宮
「中宮」這個名稱來自於九宮格。九宮格中間的那格叫中宮。不過,或許練習書法的時候大家會發現,中宮是抽象的概念,沒有對齊明確的線(像西文裡的 baseline)。它談的是一種張力平衡——在經過中宮四條在線筆畫的力道平衡。(米字平衡)
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所寫的字,米字布局的力道往中間的那一格緊收,所以字看起來有一種結實的感覺。
這種結實——放松的標准也可以用來看計算機字。或許你也發現,同樣字號的標楷體看起來好像比其他字體還要小。這是因為楷體的中宮會做得比較緊收的緣故。
中宮緊收是傳統的漢字美感,而中宮放大字也就看來大。
若你覺得楷體、明體相比較是不公平的,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看三種不同的明體,例如下面三種明體:
同一字號的的字體,中宮的松緊程度不僅影響大小的視覺效果,也影響這個字的表情。
中宮緊看起來比較矜持些、嚴肅些。
像這張圖,左邊日系圓體中宮松,看起來大,感覺也比較寬松;
右邊台灣傳統老招牌圓體相對視覺效果小,感覺也比較緊湊。
所以我們可以歸納:
字面框的形狀
字面的寬綽或豐滿
重心的高低
中宮的松緊
這些骨架上的特征,會影響一個中文字體給我們的感覺。這些特點又可以自行對應到「性格」的聯想。
更多例子
這個在汀州路發現的路牌上的字,形狀寬扁。尤其最右邊的明體下身較長,上身短,造成重心顯著較旁邊字體要高的效果。重心高,一般來說比較嚴肅、給人的壓迫感較大。
汀州路上的水電行招牌
而如果重心極端的高,或者極端的低,就可能創造出外星人、科學怪人的詭異感覺,比如《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這本書的標題字就是很好的例子。
至於這個在大龍峒發現的隸書則是形狀偏扁平,重心偏低,有大人般舒緩、從容的氣質。但它的筆劃又是隸書華麗大氣的波折。骨架的穩重加上肉身的華麗外型,給人雍容大度的印象。
△ 庫侖街上的鎖鑰行舊招牌
而我們在路上常見的楷體也可以這樣討論。楷體招牌是台灣民間街景的代表現象,在漢字文化圈中非常獨特。但正楷也大致可以粗分為顏體(顏真卿)與歐體(歐陽詢)兩種。
顏真卿楷書,下盤比較穩重,字體形狀偏向正方形;歐陽詢楷書向上昂揚,重心高,字體形狀偏瘦長,可以由以下兩個招牌來看。
上近顏體,下近歐體
顏歐二體堪稱唐人楷書的代表,體現出傳統書法的精氣神。這讓我聯想到功夫,想到功夫就想到葉問。不同的人诠釋的葉問感覺都很不一樣。依照以上的歸類分析,黃秋生演的葉問感覺比較像顏體,大概是因為比較寬也比較厚吧;而梁朝偉在《一代宗師》裡的葉問則像歐體,比較偏瘦,也比較風流、高雅。
其實這樣分析下來,骨架特征的差異塑造了中文字體不同的表情,因而有了各種個性。從此你或許可以想象,海綿寶寶的皮老板,所代表的中文字體是什麼樣子呢?老夫子裡的兩個代表人物,個性也相當鮮明,轉換成中文字體的樣貌,也會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