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創意”的代名詞,可是多少廣告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通往“創意”的那條康莊大道,而到底是什麼殺死了創意?是什麼讓我們離創意越來越遠?
看廣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資深廣告人是怎麼說的。
老金——快,才是好創意最大的敵人
喝茶,和好友扯淡。談到幾個問題。其實也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最近這一個月有啥好案例?沒有。這一年呢?似乎也沒有。這三年呢?好像還是沒有。脫離互聯網,有好的電視廣告麼?沒有。世界范圍呢?有,但似乎只是評獎時候看到過。
其實,關鍵就是一問題。咋就沒有特牛逼的創意呢?
那,究竟是什麼殺死了那些好創意?
時間。
思考下,你最近做一組海報,從接簡報到出街用了多長時間?我最近做的一套,兩天。出街後,各種問題,覺得做了不如不做。
有人說,大的傳播公司就是因為反映時間太慢,所以生意衰落。
有人說,快才是這個時代最有效的手段。
有人說,反正放出去的東西也沒人看,胡來算了。
我覺得:快,才是好創意的敵人。
時間,才這個時代這個行業最奢侈的東西。
回顧了某單一品牌七個月來的傳播。十多套平面,十幾個跨界傳播,幾個病毒視頻,上千條微博,幾百條公眾號微信。而後,能留下印記的有幾個?
受眾不會著急等到你每日的新內容出來;同行彼此較勁,會增加更多的工作量;你的家人看到這些東西後不會說你好棒。
那消耗到這些創意產出上,我們目的何在?
說實話,這樣下去,所有的傳播都是為了獲得收入。
但,無數大師說過:你要是僅僅為了金錢就賺不到大錢。
該如何改變?
能否每一次戰役不都要幾套平面、1個h5、三個跨界、10個kol?
能否不要海報都是扁平化,而多一些視覺表現的工作時間?
能否多些時間做做受眾調查,做下創意測試?
能否大家不要這麼著急,一次有效的傳播頂過十幾次快速無效傳播。
這些,都需要大家去共同改變的。
所謂的社交網絡傳播反應快只是特質之一而非全部。不要一窩蜂地著急去毀滅一個剛剛興起的事情,移動互聯網不會完蛋,社交網絡也會發展更深入。多點時間,多點思考,多點做出流傳久一點案例的決心。
我們多去改變,行業會更美好一些。
范耀威——忙碌,害死創意人
Elon Musk每周只有半小時陪女朋友,習主席也說把所有時間都賣給國家,李嘉誠據說年輕時醉心工作,兩年時間沒看一部電影。方興未艾的初創公司,瘋狂的年輕人准備睡袋和沙發,以求早日拉到風投,活過B輪C輪。
笨鳥先飛,勤能補拙說得沒錯,事實也證明,許多勤勞的企業家名利雙收。但作為一個創意人,忙成這樣的話,恐怕是殺雞取卵之舉。因為你跟他們的工作原理還真不太一樣。
龍應台講過這麼一段話,我認為極是。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閒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Rich Gold說創意人主要包括四種,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和設計師。任何一種,如果沒有時間靜靜獨處的話,他必定不能獲得靈感眷顧。如果不是坐在蘋果樹下思考,牛頓就不會發現萬有引力,如果不是在阿爾勒停留15個月,梵高就不會畫出《向日葵》,如果不是獨自進山時,被野草劃破了手指,魯班就不會發明鋸。要知道,改變世界的,不是苦干累干,而是一個個偉大的創意。
身為廣告創意人,我感到慚愧。我們總是在忙碌,失去眼觀微曦初露,耳聽百鳥唱早的清晨,告別坐在咖啡館門口曬著暖暖的陽光,和朋友有一搭沒一搭閒聊的下午,錯失在漆黑的天空裡尋尋覓覓,為找到自己所屬星座驚呼的夜晚。
我們不斷地出差飛行,不斷地開會討論,不斷地上網查找資料,不斷地打著應酬幌子從這個飯桌趕到那個酒席,不斷地為了放松而放松,和同事在酒吧裡散布沒有營養的八卦是非。
我們自認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被瑣事與麻煩綁架,我們的心靈呀,哪裡還有空間留給生命的美好?龍應台所說的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這就像土著人祭天的儀式般讓人感到新鮮。失去靈感和思想,優越的物質生活又有何用?
不要太勤奮工作,是因為你要很努力生活。我不是教你詐,而是讓你清楚,你要不僅要輸出,你也要輸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屌炸天的設計大師stefan sagmeister在TED上宣稱,每工作7年,他就把公司關掉,外出旅行一年。所以他的作品總是那麼牛逼。
而Desiel牛仔褲的廣告Campaign每次都讓人大開眼界,叫好聲不絕於耳。其創始人Renzo Rosso在一次采訪中稱,每次作業,都把創意部門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半年,帶著靈感回來進行頭腦風暴。
甚至姜文拍《太陽照常升起》前,把房祖明派到雲南鄉下去體驗了半年生活。
早些年喜歡看石康的書,《晃晃悠悠》、《支離破碎》、《一塌糊塗》等等,全是他自己污七八糟的生活,各種亂搞、背叛、瞎雞巴忙,披上叔本華虛無主義的外衣。石康也沒有正經的工作,每天除了混日子,騙炮,就是寫小說。上班的人,寫不出那種文字來。那幾本書當年很受歡迎。
不工作的你,可以讀書、看話劇、進美術館、打LOL、練拳擊、觀影、做菜、打球、泡妞、爬山、下載新app、唱歌、跟朋友喝酒、做義工、學一種新樂器......實在不懂,可以上豆瓣看看你所在城市的活動。
如果你的老板是聰明人,他會清楚,他不是要雇傭一頭牛,而是一匹千裡馬。千裡馬花很多時間吃草,關鍵時刻才跑一跑。
相信我,生活會給你力量,市井會給你想象。我每一次的獨自旅行,總是隨身帶著一個記事本。在國外,沒有人跟你閒談,荒郊野外也沒有wifi,你只聽見奇怪的聲音在你耳邊飄蕩,那是你的心聲。每一次,都會把這個記事本寫滿大半本,裡面也確實有很多閃光的想法。
不要滿足於當勞力士,你要勞心,做個Thinker。如果你有好玩的活動,比如有一大波美女啥的,記得喊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