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知名平面設計師 畢學峰 訪談

知名平面設計師 畢學峰 訪談

  簡介:畢學峰

  畢學峰1963年生於河北,1985年中專畢業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奠定他理想化的個人追求和堅實的藝術功底;1989年畢業後任職中國首間中外合資設計公司——深圳嘉美設計公司,期間得到公司創辦人及總經理、著名設計師王粵飛的悉心指導,以及靳埭強、王序等設計名家的影響,很快成為獨擋一面的設計師,1991年任嘉美設計部經理,一直到1997年嘉美的合資期滿,成為創造深圳設計史上的嘉美傳奇的重要力量,他的作品在國內外頻頻獲獎,從“中南之星”到“中國之星”再到“世界之星”,更在成為中國平面設計高峰的“平面設計在中國96展”中獲得金獎和評審獎,之後更在包括華沙國際海報展、布爾諾國際設計展、富山國際海報展、法國國際海報展等許多世界頂級設計賽事中取得榮譽,他成為深圳乃至全國著名的平面設計師;1998年創辦深圳言文設計有限公司至今,服務著眾多的中外知名企業。

  附:韓湛寧對其的訪談

  韓湛寧:作為著名的平面設計師,您的設計很早就受到關注,您能談談您的設計歷程嗎?

  畢學峰:要說設計歷程,自己並沒有很好的規劃過,從中專到大學都是學設計專業,而當時對設計也沒有特別用心關注過,可能也是因為那個年代吧。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在中國對於設計還沒有認識,我覺得是美院畢業後來深圳工作才真正關注設計,可以說當時在深圳嘉美設計公司的那段經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記得91年到香港參觀亞州大師海報展印象非常深刻,還有就是王序主編的《設計交流》的雜志,同時在這裡還接觸到了Graphic、Idea和CA這類國際一流的設計資訊。這些對我早期了解外面的設計起到一定作用,是那個時候讓我體會到了也看到了“原來設計可以如此精彩”,這些是上學時所沒有涉及到的。當時上學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藝術,那種純藝術形式更自由,那時候對素描、色彩,辦畫展或者說對80年代末的藝術思潮更感興趣,當然在美院上學的這段經歷也使我的繪畫基本功和對藝術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選擇設計開始是為了生存,而真正成為設計師是興趣,當我發現“原來設計可以如此精彩”更使我產生樂趣。我的設計歷程是幸運的,起初進入社會就有了一個相對專業的設計環境,並且在這個環境中多少見證了中國平面設計的發展,從手工墨稿到使用蘋果電腦,從國內的活動到華沙、布爾諾、墨西哥,富山等國際專業的設計雙年展,從關注、欣賞學習國外設計師作品到與他們同台領獎,這也是一個縮影吧。

  韓湛寧:在您的設計成長過程中,您受誰的影響比較大,他對您產生了那些方面影響?

  畢學峰:如果說特指哪一位設計師對我的影響似乎還沒有,如果說影響,我早期的一些作品可能受歐洲的影響多些,比如:法國和東歐的海報設計有很強的繪畫風格,具有一種純藝術和繪畫的味道,手工感和隨意性也很強,很少那種過份強調修飾的裝飾風格。前面說了,由於對純藝術的關注又有一些繪畫功底,在設計上也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也許是想通過設計形式來表達我的那種傳統藝術情結吧。在我的設計成長過種中,影響是來自多層面的,我關注很多東西,最近對日本年青設計師的關注又多些,他們的那種精致和細膩我挺喜歡,把東西玩到盡頭的感覺。也許日本國家不大資源有限,好不容易抓到一個項目還不做足功夫,所以什麼東西都做的很精,相比較我們的很多東西做的太糙了。

  韓湛寧:那麼您是如何看待平面設計的呢?

  畢學峰:平面設計在整個市場上是很小的一個領域,因為我們是從事這個專業的必須很好的研究它,越琢磨越有意思。我們也不要過分誇大它的作用,必竟真正理解和認識它的人還不多,包括政府和企業。

  韓湛寧:我記得您說過,設計要爭取自己的味道,要有自己獨特的傳遞方式。這是您的設計觀點嗎?您能具體談談嗎?

  畢學峰:我說的有二方面的意思,一、做為一名設計師要有自己對專業的獨特見解,全球有影響的設計師很多,他們的風格不是你的風格,抄襲模仿永遠是步人後塵,沒意思,要爭取自己的味道。二、平面設計是一種視覺語言的傳遞方式,這種語言形式要不斷創新和求變。

  韓湛寧:能談談您的作品嗎?您最滿意的作品是那些呢?

  畢學峰:沒有什麼滿意的作品,有些作品做的時候很激動,看多了也就不覺得好了。還有些作品在國內外獲獎,我當然開心,但只是代表那個階段,獲獎的作品在某些方面是評委個人的興趣取向,我更注重整體作品在行業內的認同與否。

  韓湛寧:您早期的海報以至於近年來廣為流傳的作品如《母校》、《溝通》等等,都體現了您透過傳統文化精神來表達對文化與審美的追求,可以具體談談嗎?

  畢學峰:母校是為中國美院70周年校慶而做的海報,主要表現了我對母校的一個感恩情結,它象一位母親一樣孕育了一代代的藝術學子,感情抒發勝於這幅作品,這幅作品從表現形式上看就象我前面說的的受歐洲海報的影響,在字體、圖形上都很隨意。記得當時做這張海報時努力想找到一種繪畫感受,這也是我對母校的一種印象。

  《溝通》海報曾在國內外獲得一些設計獎,我認為它存在著一種西方荒誕主義思想,反邏輯的超現實主義,但是從圖形表現上是具象的。關於文化層面上的東西,我沒有在設計上刻意追求,只是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創作罷了,記得前些年我將設計作品拿給英國設計師愛倫·佛萊徹看,他說我的作品中傳達了很強的東方思想和智慧,其實從內心講,我對設計的關注還是在西方,而西方人看你卻是東方的。

  韓湛寧:您最新的字體海報以及《過程》系列作品我覺得您在設計思想以及語言上有了重大改變?您是否這樣認為呢?這標志著您怎樣的思想轉變以及設計語言的探索?

  畢學峰:我一直都不滿足是我的設計,我也想不斷的尋求改變,改變貫有的思維模式,改變表現手法,改變觀察方式等等。其實改變是很痛苦的事情,但不改變又不滿足。我不知道最近的作品是否擺脫了以前的某種痕跡,記得你說過有些新作品還有以前的影子,如果你說看不到我以前影子我會更開心。我也很迷茫,經常面對某個項目無從下手,其實簡單的解決方案很容易。關於迷茫我曾和王序交流過,他說:“誰不迷茫?不迷茫就不會進步”。這之後都有一種為迷茫增信心的感覺。

  字體海報是我前段時間嘗試改變的一個階段的反映,我尋找一種新的設計語言,一種語言形式如何表達,我通過幻燈、投影打在不同的物體上而產生的。我尋找那種模糊和扭曲之後帶來的一種新的影像,好象記載的是一種剎那間的生活現象,而這種現象又是不真實的,就象我在《過程》一書的開頭寫到的“我想清醒的是在光影,不同材質物體中穿梭的字體,甚至是已經被解構了的筆劃,該是怎樣的一種組合,怎樣的一種排列,怎樣的一種诠釋,我不做選擇。但我看到停留在我心中,腦海中的那片混沌,是只屬於我自身的一種視覺自由。”

  《過程》作品是想通過靜止的海報形式表現動感變化的視覺感覺效果,色彩的重疊產生了微妙的色彩層次感,使簡單的圖形更豐富,做這件作品時考慮了印刷的技巧,利用同一油墨經過多次印刷產生的變化。我很享受做設計的過程,它是一種不斷否定建立再否定和再建立的過程,是不斷改變的過程。

  韓湛寧:我記得王粵飛先生說過,平面設計追求的是對設計語言的貢獻以及樹立基於國家文化品質的個人品質,您是否這樣看待呢?我覺得您的努力體現了這一精神。

  畢學峰:我做的遠遠不夠。平時和王粵飛接觸的多些,他強調設計師的設計語言要有顯著個人的品質的探索精神,那應是帶有啟發性和未來性的設計語言,我贊同他的說法,這是一個方向,我更贊同設計師應具備的探索精神,要勇敢的去做,因為你背後依托著的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

  韓湛寧:在學術上取得成功的同時,您的商業設計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您是怎麼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畢學峰:商業設計是設計師立足點,設計從某種角度上說是為客戶解決問題,設計師僅僅完成具有美感的設計還遠遠不夠,目前很多客戶沒有更高要求,或者說客戶要求的只是他們認知的那個層面,商業設計從操作的角度來看並不難,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溝通方式好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我們在學術上的探索,同時也為我們的商業案子的操作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解決方案,兩者並不矛盾,當然最簡單的理由是設計師要生存,要生存就離不開商業設計。

  韓湛寧:現在很多設計師都認為客戶素質較低,而不屑於在商業設計上投入精力,您如何看待這個現狀以及如何看待商業設計的呢?

  畢學峰:客戶素質較低是客戶對設計的認識和對美的理解程度的問題,這個難題我想每個設計師都遇到過,我在進行的商業設計時首先要清楚從事商業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可能面對不同的客戶我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以掙錢為目的地,我完成方案保證能收到錢就行了,這樣的設計案例設計師也不會拿出來參加專業競賽,當然也不是學術研究的范疇,很簡單就是解決了客戶需求。我記得在網上看到一個貼子:一位設計師說他的客戶素質低,項目差,如果是一個鄉鎮企業的養豬飼料畫冊找我做,也照樣沒轍。我覺得有些時候設計師也別太認真。再有就是要保持清醒狀態,時刻為設計爭取更大空間,去發現和挖掘好的項目,重要的是設計師能否爭取到最好的條件,一有這樣的機會也絕不放棄,那怕少掙點,因為可以滿足你的興趣。其實我更覺得設計是一種生活方式,你選擇什麼樣生活方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設計經營,有什麼樣的設計經營就會有什麼樣的設計成果。

  韓湛寧:我記得你曾經談起,設計是“戴著鐐铐跳舞”,能解釋一下嗎?另外,談談您對設計公司的理解嗎?以及您是如何運做您的公司?

  畢學峰:戴著鐐铐跳舞的意思是設計是一種限制下的自由。我的公司即象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