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聊聊簡樸風格的起源與未來

聊聊簡樸風格的起源與未來

聊聊簡樸風格的起源與未來 三聯

  編者按:特別漲姿勢的設計歷史!簡潔質樸的風格如一夜春風,從北歐一直吹過日本,輕拂過遠在印度的喬布斯,在日本刮起一陣龍卷風,今天阿裡的同學跟同學們聊起源,聊天南地北的設計美學,還教同學們如何運用到設計項目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好文,學起來咯。

  自從蘋果的設計曠世驚奇地重新回歸了點、線、面這種基礎視覺元素後,遠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以無印良品設計風潮的興起為標志,也掀起了一場設計簡單化、生活質樸化運動。而地處北緯55度以北,寒冷嚴酷的北歐,不甘落後地興起了回歸人性、回歸自然的設計生活方式,其中以B&O、宜家家具為典型代表。

Snip20141028_64

  無簡潔、不設計,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風靡全球,形成了一股繼包浩斯時代以來的最大規模的簡約設計風潮。 如果說現代設計中,有一個詞是所有設計師都推崇標榜的,那非“簡潔”二字莫屬了。正如中西方繪畫最終不約而同地走向寫意,世界設計風向也一致無疑地選擇了簡潔。

  但是,簡潔設計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設計有“道”可循麼?未來的設計呢?這些問題似乎無人在意、也似乎無人能准確解答。

  禅即本質

  我們追尋設計的緣由,必先洞察人類本身的各種需要,尤其是人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與科技的發展不同,人的某些需要,是定期定量的,不會是無限制、無限期的增長下去的,比如人的溫飽需要,也比如我們的審美和安全需要。

  可以說當今的人類,同2000年前祖先相比,審美方面並不見得有多高明,時尚總是在從傳統中汲取養料。《蘭亭序》被後人臨習了千萬遍,始終無人能達王羲之的水准,而遍及世界各地各種風格的人體雕塑,一與古希臘作品並列時就會顯得黯然失色。

  運動的事物,總有軌跡可循,而靜止的事物,往往難以深究。所謂世事萬變而真理不滅。這裡的我們說的真理,是去除一切修飾的質樸的世界和人性,本質即禅。

  禅的源起

  說起禅,你會想到什麼?禅師?頑石?喬布斯?少林寺?天橋算命的“大師”?

  禅宗又叫大乘佛教,源自印度佛教,卻又是對印度佛教的一種革命,其與中國的儒學結合,成為今天禅宗的起點。我承認,當代中國尤其是大陸地區,佛教禅宗幾千年積累的善果和因緣,被掃蕩殆盡、面目全非。如果佛祖目睹央視春晚,與美女一起翩翩起舞的僧人的鏡頭會讓其再度涅槃,永不再光臨這片神奇的土地。—— 這當然不是佛教。

  人們都說某人很壞,壞到了極點就是“五毒俱全”。這“五毒”即佛教形容的貪、嗔、癡、慢、疑。而解決這些業障,有個漸進的步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盤若。其中盤若是一種物我兩忘、無天地山水、無器具人心的存在境界的極端,常人無法感知,更無法到達。禅定是凡人所能進入的最高境界,是一種對生活和人生的徹悟,也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

  禅意美學

  禅追求純粹的世界和人性,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 性成佛”的宗旨,說的是去偽存真,溯本求源。這本源是禅宗最根本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一個“空”字。空不是空空如也,並非是無物 ,而是海納百川的廣闊胸襟,是直指人心的質樸世界,是一種普世價值, 空即是美。

  世界上的審美各有差異性,但是本質卻又驚人的相同。

  質本美——日本的設計美學

  說到禅,幾乎無法不提日本這個國家。禅在中國誕生,由日本人鈴木俊隆、鈴木鎮一傳向世界,日本的禅相比中國的同宗,發展的更為極至,這與日本民族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

  日本地處太平洋與歐亞大陸板塊邊緣,是兩個運動中的板塊擠壓出來的土地,海拔落差很大, 因此往往四季並存,自然界如天堂般的美麗,山頂白雪皚皚,山脊楓葉飄紅,山下綠意蔥蔥,櫻花如雪片般綻放,85%的森林覆蓋率更讓整個日本好像蔚藍的太平洋中一片漂浮 的綠葉,不提日本的富足,僅是大自然的饋贈就讓日本人似乎活在桃花源裡。

Snip20141028_68

  而同一個日本, 受地殼運動的影響而多災多難,地震、火山、海嘯、飓風不斷輪番攻擊這個狹長的島國。平常人都渴望安然幸福的生活,而日本人連腳下的土地都是不穩定的,日本民族就象櫻花一般,瞬間漫山遍野地綻放,象大片雪白的雲朵萦繞在房前屋後,但一夜醒來,花瓣飄落如雨,走在林中,拂面迎來的,仿佛是片片零落的紙錢,剎那間,在天堂地獄中穿越, 這讓日本民族產生了對自然的敬畏並衍生出一種“無常”的審美。日本人認為一花一草皆為神,天地萬物均有神靈主宰,本身已經極致美麗,無需刻意雕琢與修飾。

  這樣的審美傳統,塑造出無印良品、夏普、資深堂、松下等等獨特優雅的品牌。也培養眾多深受禅宗審美影響的設計師,如原研哉、畏研吾、三宅一生等。

  人本美——北歐的設計美學

  如果說以傳統中國與現代日本為代表的東方審美是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然的“質本美”,那麼基督教文明為首西方世界的審美原則,會不會與東方完全不一樣呢?

  今天西方文明的主宰者英、法、德、意、美均是古日耳曼人的後裔,他們的祖先從現丹麥挪威沿海以及德國北部興起,向整個歐洲擴散(其中盎格魯人-撒克遜人進入英格蘭,法蘭克人進入高盧(法國)的北部,而哥德人進入西歐洲中部和南部)。

  北歐凌厲的寒風、嚴酷的冰雪容不得人們悠閒惬意的狩獵和捕撈,人們必須時刻以生存為中心,迅速地獲得食物、安全溫暖地保護好自己,生活器具和工作工具也必須牢固、簡單,具有足以傳世的耐用性,因此產生質樸、簡潔的審美特色,這與東方禅學追求本源的哲學態度是一致的。

  可以說北歐的嚴酷環境促成了一系列偉大文明的誕生,直到今天,僅僅北歐5國,這個只有2500萬人口的群體,擁有世界500強企業20家,而中國14億人口也僅擁有23家,且基本上均是合並後的壟斷國企。而北歐的名單則充滿活力:宜家、volvo汽車、愛立信、諾基亞、利樂、薩博、 樂高、H&M…..更不用說一些常見“小”品牌如 女裝 ONLY、VERO MODA、JACK&JONES、佳士伯啤酒均是北歐企業。

  哪怕在戰場上,北歐人也是好樣的。二戰前期的蘇芬戰爭中,沒有飛機大炮的芬蘭用傷亡2.3萬陸軍的代價,擊斃了32萬武裝到牙齒的蘇軍。

Snip20141028_70

  我本美——中國古代的人文審美

  中國與日本一脈相承,均是東方文明的代表,在對於審美的趨向上也是一致的。而兩個國家產生這種審美的原因卻又不盡相同,日本審美源於對自然和神的畏懼,而中華文化的審美則來自 對人文精神和世界本質的不斷認識,從精衛填海傳說到《詩經》中“天命糜常”,再至宋明理學的“格物窮志”,對神和自然的敬畏遠遠不及對精神層次“道”與“理”的追尋。

Snip20141028_71

  統治中國歷史的士大夫階層,不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商賈官吏,無不鼓吹人生的意義和精神,李白、王昌齡的詩歌,朱耷和徐渭的書畫,范蠡和蘇東坡的入仕抱負,均帶有濃烈的直抒胸臆、非黑即白的人文色彩,中國傳統歷史也鼓勵和提倡這種精神。

  這種不懼鬼神、不論成敗,只在乎人欲和天理的精神,催生一種超凡脫俗的審美。這種審美的核心是對獨立人格的尊崇,是自由的象征,它的表現是懷素龍蛇狂舞的草書、朱耷憤世嫉俗的花鳥以及江南建築那簡潔脫俗的線條色彩。

  與士大夫與草根階層不同的是,中國存在一種政權的審美。這種政權審美受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影響,相信“正色”,要求今朝的屬相要“克”前朝.,傳統的政權審美中,崇尚高貴的黃色,即所謂的“帝王色”,但政權審美明顯受民族屬性的影響,比如滿清入主中原後, 隨之而來的不僅是對中原武力和政權的摧毀,對漢民族最顯著的影響是把草原民族的審美和習俗改變,這種改變在建築的樣式、色彩、服裝等等均有體現。

Snip20141028_72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古代這些政權的色彩,帶有鮮明的時代屬性,並不能代表中華民族的色彩。以士大夫追求對人和自然的深刻認識為代表的審美,在傳統政治的高壓下頑強地生長著,綿延地傳遞民族文化,“中國唯一能立足於世界的,一定是中華之文化”林語堂如是說。

  我們前面說禅的審美是“空”,空孕育萬物,這種空靈的、虛無的狀態讓人徹悟,而創造這種空靈的環境是淨化心靈的首要條件,於是禅師們有意識地在生活中簡化周圍的事物,比如盡量用原始甚至帶有銹斑的粗陶瓷茶碗, 在寺院中用碎石營造&ldquo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